□ 刘俊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水是生命之源,生态之基,生活之要,水是城乡发展的血脉。千百年来,锦屏各族人民傍水而居、依水而存,锦屏文明因水而兴。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锦屏县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代治水方针,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广度,保护水生态、挖掘水文化、做活“水经济”,奋力开创新时代治水兴水新局面,打造锦屏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
以水为脉,保护水资源,打造生态“聚宝盆”
锦屏县境内水系发达、河网密布、水域广阔,水资源十分丰富。流域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23条,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29千瓦,国家重点工程三板电站以及卦治、白市2个梯级电站建设后,在锦屏形成了80000亩的湖面水域。以清流、绿林、河滩、湿地为主的生态资源,造就了锦屏境内幽谷叠翠、溪流纵横、山水一色的独特风景,特别是穿境而过的清水江更以“木商六百年,水运三千里”而闻名神州。水是锦屏的血脉,是锦屏的文化之魂,是锦屏最大的资源优势,必须加强保护。要强化顶层设计,加强县域水资源收集整理,打造集生态水系、水利工程、水务管理、智能信息于一体的协调均衡“水网”。加强源头保护,严格落实水资源管理制度,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全面推行河长制,认真落实长江流域“十年禁渔”部署,切实把“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做成锦屏的生态名片。兼顾生态、安全、文化、景观、经济等功能,联动开发“水、岸、滩”,一体推进“堤、路、景”治理,让“山为锦屏何须画,水作琴声不用弦”“三江碧水凝翠色,两岸笙歌动云霞”的场景在锦屏杉乡大地美丽绽放。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推动锦屏城市建设与水利建设、产业发展、园区建设、生态旅游有机融合,打造亲水型宜居宜业宜游宜养“滨江水美锦屏”。
以水聚魂,挖掘水文化,提升锦屏“魅力值”
清水江流入湖南称为沅江,是长江的主要支流。远古时期,清水江流域是连接荆楚和西南地区的重要通道,是荆楚文化和西南文化的“交汇地”,民间文化源远流长、底蕴厚重,其中,锦屏文书记录着以锦屏县为中心的清水江中下游地区苗族、侗族人民农林生产实践活动,见证了清水江流域中下游各民族融合共生、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发展变迁的历史,是贵州乃至西南林业经济、社会及生态的珍贵文献遗产。锦屏文书体现了契约的诚信精神,是远古生态文明的典范,更彰显了明清以来清水江流域苗侗人民古朴的精神与生态文明观,与《本草纲目》、敦煌写经等一起入选第三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成为贵州继“贵州水书文献”后的第二个国家级档案文献遗产。要深入挖掘研究锦屏木商文化、苗侗民族文化、军屯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内涵,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大力实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程,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加强对锦屏本土传统文化遗产项目抢救性保护。要深入挖掘锦屏特色文化元素,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苗侗银饰、侗族刺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推进锦屏文书申报“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将锦屏传统文化艺术有机融合到水利工程、水利景观建设中,精心打造一批集水利科普、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和文化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独具特色的形象窗口和品质地标, 使锦屏成为“烟波水世界,绿色梦田园”水文化乐土,不断彰显城市内涵特质,为人民美好生活加码,为构建精神家园聚力。
以水兴旅,做活“水经济”,培育发展“新引擎”
锦屏因水而美、因水而兴,“水经济”理应成为锦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的增长极。要充分利用锦屏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深化“水经济”发展体系研究,让富集的水资源优势真正成为富民强县的“源头活水”。一要加快推进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充分利用80000亩湖面清波,做大做强渔业品牌,打造“万顷碧波凭鱼跃”生态渔业新业态,同时大力发展野外垂钓、农家乐生态渔馆等,让清水江渔业成为锦屏的一张名片,更好地惠及沿岸人民。二要加快“水旅项目”建设,建设一批显山、露水、见绿、亲水的水景观,做大做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锦屏县三江水利风景区,打造锦屏“清水江十里景观画廊带”“百里水乡度假区”,让流域内旖旎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深厚的苗侗文化、木商文化、红色文化、军屯文化串珠成链,加快“水旅产业”发展,开发水上娱乐、水体运动、水趣乐园、天然浴场等水体验康养产品,高标准规划打造水上娱乐世界,把清水江风光带打造成龙舟赛示范基地、江上游等于一体的“网红打卡地”。三要深入推进“水+N”融合发展,唱响锦屏绿色发展的山水情歌。精心组织龙舟赛、环江自行车越野赛等体育赛事,促进文体产业、旅游产业、康养产业有机融合,把锦屏清水江水资源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培育壮大锦屏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写活“水文章” 壮大“水经济”。起舞山水间,瑰丽文化与大美山水的和鸣,将奏出新时代锦屏高质量发展的绚丽乐章。
(作者单位:锦屏县人大常委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