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凯里市第六小学 杨江华
蜡染是贵州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以独特的工艺、颜色、纹样和文化内涵,在少数民族文化中独具一格。蜡染是我国古代流传至今的传统染色工艺,贵州蜡染被称为“蜡花”,典雅而又具有地方特色的图案,色彩淡雅。蕴含着我们少数苗族地区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浓厚的民族内涵,每个图案都有其故事和寓意。
黔东南州丹寨县的蜡染非常具有代表性,丹寨的苗族蜡染风格自由奔放,手法多样,构图饱满,常取材于动植物、民间故事等,有蝴蝶纹、 虫纹、蜈蚣纹、鱼鸟纹、漩涡纹纹、龙纹等。蜡染一般用于服装和日用纺织物上,在人们的上衣、长裙、围腰、背包、床单、背带等织物上都可见丰富的蜡染纹饰。
一、蜡染图案的特点
贵州各地蜡染比较丰富,尤以苗族为甚。苗族的蜡染图案多半是花、鸟、鱼、虫、蝶等,根据图案的寓意大体分为三种类型:民间传说、图腾崇拜及生物崇拜、动植物组合图案。民间传说:如,蝴蝶纹来源于苗族神话古歌《妹榜妹留》和《十二个蛋》中的故事;龙纹来源于民族传统文化;旋涡纹来源于民间故事,等等。这些图案都是根据本民族的传说或者信仰衍生至今的,具有深厚的寓意。
二、苗族蜡染图腾与黄平泥哨的融合
苗族人常以自己的想法和记忆,将原生动、植物形象进行扭曲、变形、重构,形成了一副全新、独特的纹样,可见人们对自然界的崇拜程度。鸟纹、鱼纹也常常伴随着蝴蝶纹一起出现,鱼纹具有人丁兴旺的美好含义。如同文字一般,用蜡染图案来记录和传承民族文化,呈现出独特的历史记忆。笔者试着运用黄平泥哨作为载体传承蜡染图腾,将其彩绘在泥哨上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三、尝试体验与应用
在尝试体验环节中,为了让学生能够很好地尝试,先给学生一些作品进行观察,可以通过观察、摸索、探究,从中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创作欲望,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从中思考,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
方法一:借助蜡染图案在纸上进行大胆尝试。
用勾线笔将蜡染图案上的点、线、旋涡等形状画在纸上,可以由简单的点开始作画,逐步加深难度。学生在尝试的同时,注意握笔和运笔,图画的勾画方法,鼓励、引导学生大胆尝试。
方法二:借助蜡染图案在泥哨上进行大胆尝试。
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应该不难,但这个环节面临的是立体图形的彩绘,又增加了彩绘的难度,如何很好地进行彩绘还得讲究方法。笔者先让学生自我尝试,引发问题,再对学生尝试中出现的问题一一解答,再通过教师示范,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能很好地完成图案的彩绘和应用。在画的过程中需明白要用什么样的图案?有什么样的用途?代表着什么样的意义?都需要学生思考。画出来的每个泥哨都是有故事的工艺品。
在泥哨的绘制过程中,需注意色彩的应用,蜡染多数以蓝色为主,所以在泥哨上运用的色彩也是以蓝色调为主,蓝色中有深蓝、浅蓝,以一个蓝色进行过渡色的应用最为常见,配上各种丰富的图案,能让泥哨色彩典雅、独特。为了达到让学生动手动脑的目的,试问学生如何配色,自主探究,教师再进行指导,学生多数学会自己配色、上色,发挥想象,能巧妙运用图案及深浅变化的色彩进行彩绘。一组组的蜡染风格泥哨也能别具一格。将苗族的文化内涵和苗族原有蜡染图案纹样提炼进行设计与黄平泥哨工艺品相结合,笔者将以传统艺术与现代的设计思维意识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文化内涵,使其在工艺品中生存下去,能在现代社会文化及其背景下得以发展,注入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