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柱县第二中学 杨贤星
教育学家陶西平曾说:随着教育内容、形式和技术的巨变,未来学校将被更为广阔的平台取代,自主学习将成为主要途径。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对自己的学习要求、目的、目标、行为、意义的一种充分觉醒。而自主学习的内力一旦觉醒,孩子就能在没有外力催促或逼迫的情形下,对知识产生无限渴望。对于孩子来说,自主学习是掌握技能、获得知识的最佳途径。
为了研究符合本校教育教学实际,根据本校“3+2”(“3+2”中的“3”是指课堂中的“导”“学”“用”三个环节,“导”是老师的课堂激情、激趣导入,是针对本节课内容的指导,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学”是指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成果展示和老师点评,是课堂的主要环节;“用”是应用巩固,指学生学习的实际运用,包括检验效果、落实目标,梳理、建构、巩固和提升。“3+2”中的“2”是指“自习限时训练”和“学科单项评价”)实效课堂要求,具有符合本校特点的、科学的、中学生的学习方法,以达到提高本校学生(特别是建档立卡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质量的目的。本校从2019年10月起至2021年11月止,对建档立卡的900名中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归纳出一个学习方法体系,这个学习方法体系的基本精神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高效率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高质量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全面开拓学生的智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自主学习是学生通过自学、探索、发现来获得科学知识的学习方式。这个过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导者,哪些知识点你懂了,哪些不很清楚,真正做到学习是你自己的事。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产生,需要家长多方面的配合和激发才有可能产生,这里需要家长学习相关的家庭教育理论,了解孩子在每个阶段的心理特征,从而采用正确的方法去应用。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正确地引导、不断地鼓励
课前自学是学生学好新课,取得高效率的学习成果的基础。如果不搞好课前自学,上新课时就会心中无数,不得要领。老师灌,自己吞、消极被动、食而不化。反之,如果做好了课前自学,不仅可以培养自学能力(主要是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知道自己有哪些问题弄不懂,主要精力应集中在解决哪个或哪几个问题上。对新教材有个初步的了解,就可以集中精力对付新课的重点和自己弄不懂的难点,配合老师授课,及时消化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
二、营造学习氛围
自主学习必然是比课堂学习困难,名牌大学毕业生成功者比比皆是,自学成才的能有几人?这印证了自学的困难。自主学习过程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探索过程,成功与失败共存于整个过程中,只有具备自觉、顽强、勤奋、实事求是、百折不挠的精神,才可以取得最后的成功。
三、让孩子努力多尝试、多总结
现代教育理论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建档立卡学生“学”的主动性,教师的作用体现在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建档立卡学生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建档立卡学生最有效地进行学习,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有疑则有思,无疑则无思。”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不轻易苟同他人意见,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留有思考、探究和自我开拓的余地,要善于把教学内容本身的矛盾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间的矛盾作为突破口,启发建档立卡学生去探究 “为什么”, 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使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思考,从而更加积极自主地投入学习。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适应职业转换和知识更新频率加快的要求,一个人仅仅靠在学校学的知识已远远不够,每个人都必须终身学习。终身学习能力成为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