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岑巩县水尾镇中心小学 黄俊学
在小学教学中,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迄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因其优越性而为人们所普遍接受和采用。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并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智慧潜能得到开发,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内容要讲到点子上
在当今新课程改革中,数学的课时减少,而内容方法并没有太多删减,这就给原来教熟了的老套路、老方法提出了挑战。在40分钟内相应地教学生更多内容,那么每句话都要说到点子上,讲练得精,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每一堂课都要有一个重点,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着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吃透教材理念、领会教材意图,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
二、时间要用在刀刃上
衡量一堂课的教学效率如何,主要看有效教学时间,即在教与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习知识、习得技能、形成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千方百计地提高40分钟的利用率。例如,笔者在讲解圆柱的表面积、体积问题时,每节课一定要留相应下节要讲的几个问题,并吩咐学生走进生活,去观察烟囱、水桶等实物,让学生回去作为作业完成。开始的时候学生觉得有些吃力,因为笔者教的学生数学成绩在同年级中处于比较偏下的位置,后来逐渐地培养,一个星期后,已经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能够独立地完成这部分作业了。
三、着力点要放在能力训练上
在讲立体图形之前,要求学生每人用铅丝做一个立方体的几何模型,观察其各条棱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各条棱与正方体对角线之间、各个侧面的对角线之间所形成的角度。这样在讲授空间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就可以通过这些几何模型,直观地加以说明。此外,老师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时,在一堂课上,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俗话说:“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四、功夫要下在备课上
教师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一个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必定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就是指应该把握教材,明确目的,联系学生实际,重点、难点出示及时,教学中紧紧抓住学生不会的,抓住思维的主线,教具准备充分,板书设计清晰。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要真诚地认识到自己是为学生服务的,既然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那就必须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叶老的这句话不难理解,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有很大的启发性。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对于小学生来讲,由于其年龄小,自学能力差的特点,使得教师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五、善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要为每个孩子量身定做不同的教学目标是不切实际的空想主义,但是制定分层目标是行得通的。对现代的教师来说,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注意教学手段的优化。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声音、动画等,更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能够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但在多媒体的选择和使用上,要注意“度”的把握。曾经有一段时间,大家为了赶时髦每一节课都用多媒体。开始的时候,很有新鲜感,可在反思中觉得并不是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多媒体,太多的刺激会让学生疲惫不堪,降低课堂的教学效率。而只有适当使用,才会发挥优越性。多媒体技术毕竟是手段,而且只是一种手段。
在新课改的今天,一定要努力学习和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掌握技能和发展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智慧潜能得到开发,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