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11月05日

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

○ 从江县丙妹镇中心小学 梁 潇

小学阶段是学生打好学习基础的重要时期,教师需要在这个阶段帮助学生努力打好基础,并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成为国家未来需要的人才打下坚实基础。小学语文阅读是语文科目的一部分。学生只有学会了阅读,才能真正学好汉语。我们应该基于核心素养下进行小学阅读理解的指导,这样不仅可以学习阅读理解和阅读理解方法,还能提高整体素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有助于学生学习其他科目,更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识字、阅读和写作教育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支柱。阅读教育在其中起到了连接的作用。这不仅是对素养教育成果的全面检验,也是作文教育顺利开展的重要依据。所谓“得阅读者得天下”,阅读教育对于小学语文的快速发展和小学语文学习能力的快速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我们将积极致力于培养小学语文阅读兴趣,切实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质量,这是如今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的重要开始。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师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重要地位。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许多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仍然采用自己的教学方法来教学生。这种教学法的最大缺点是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次要地位,学生会在这种教学环境下无法充分理解他们作为学习主体的重要性,这使得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只是被动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无论是思维能力还是实践能力都无法得到有效的展现。在学习阅读知识时,不能用自己的思想有效地分析和理解知识,对知识的理解完全取决于老师的讲解。

由于学生缺乏学习能力,学生无法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难以深入理解和记忆知识。他们对自己的知识没有准确掌握,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往往会忘记它。在学习新知识时,他们无法将新知识与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比较。学生无法有效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网络,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这些情况严重违背了以核心素养理念为指导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本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第二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为教师课堂教学方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小学生年龄较小,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上课专注力持续时间不长,许多教师在教学时无法意识到小学生这个阶段的年龄特征和性格特点,在上课时仍然采用机械的板书授课形式,不善于利用创新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学生面对枯燥的教学课堂,注意力难以集中,上课容易走神,无法保持积极的状态跟随教师思路对知识展开探索,对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是一知半解,对于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教学效率也就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要充分体现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教师就要及时调整教学思路,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对知识展开积极探索,让学生在对知识积极主动的探索中,获取有效的思考方法和学习能力。学生只有充分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进而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形成良性循环。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课堂的教学氛围非常紧张,教学内容较为死板,教学效果不好。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很难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学生也很难突破自我,提高成绩。因此,教师应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优化传统语文课堂,改变以往死板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多利用信息技术,或多媒体,创新课堂模式,这种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教育的方法,可以进一步鼓励学生快速吸收和保留新知识。

小学语文课堂教育既要完成核心素养下的基础知识教育,又要注重学生语文思维的发展,在优化思维的过程中,需要更多的探究和创新。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来支持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思维能力。

--> 2021-11-05 1 1 黔东南日报 c172294.html 1 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