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11月08日

返乡“新农人” 带富众乡邻

—— 记从江县西山镇高脚村党支部书记赵金钱

○ 通讯员 龙珍霓

在从江县,有个隐藏在大山深处的千年瑶寨——高脚村。这里虽然高山环绕、路远地偏,但村中水泥路面宽阔平坦,砖木结构的吊脚楼整齐排列,村中的瑶药体验馆和瑶药加工厂赫然在目,一副欣欣向荣的新农村景象。

“我们村这几年的发展可谓是突飞猛进,说到底这都得益于我们有个好的党支部,有个好党支部书记呀!”高脚村村民谈起村里的发展,总是禁不住对村党支部和支书赵金钱夸赞一番。

2017年,常年外出务工的赵金钱不顾家人的劝阻,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放弃在外打工赚钱,返乡发展产业。用他的话说:“出去打工赚钱是来钱快,但光是自家好还不行,要村里人都富起来才行。”同年,他竞选村干部,成为高脚村宣传员,2019年当选村党支部书记。经过几年的努力,靠着一股敢闯敢拼、苦干实干的韧劲,他带领全村走出了一条“党建+产业+生态”的兴村富民之路。

“靠山吃山”。赵金钱认为,瑶族药浴颇具养身之效已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和喜欢,市场前景广阔。而高脚村作为传统瑶族村寨,世代都有洗药浴习惯和制作瑶药的手艺。村寨四周深山里有很多珍贵药材,但苦于没有发展思路,多年来一直守着“金山”过穷日子。于是,他提出要整合撂荒土地,种植中药材,发展瑶族药浴产业。

平时泡澡的草药也能挣钱?村民们不相信。赵金钱带着村民代表到县城的药材加工厂考察学习,亲自跑市场,找到贵州省黔晟扶贫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对接中药材种植和销售等事宜,带着有意向种植户一锄一镰整理土地,种植成本低、易管理的钩藤346亩。第一年亩产干钩藤25公斤,市场价每公斤60元,共收入51.9万元。

看到眼前活生生的致富例子,其他村民动心了,开始跃跃欲试。“真的想不到平时不起眼的草药能卖出这样的好价钱,还是老赵有办法。”村民赵金印表示自己来年也要种。

为带动更多群众,赵金钱探索实施“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与村民建立利益联结关系,采取项目到户、产业扶贫资金入股等多种方式,建成药材种植基地2个,带动全村187户农户累计种植钩藤639亩、半风荷989亩、草珊瑚776亩、淫羊藿10亩,实现户均年增收1.8万元以上。

“不兴产业穷根难除,不壮产业富不长久”。如何延长产业链子,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成为摆在赵金钱面前的又一道难题。结合村情民意,村党支部决定分“三步走”:强化基础建设,推动康养产业,深化产品加工。

说干就干,村党支部号召党员发挥模范作用,组织群众投工投劳,进行村寨整理,修建村文体中心,完成通村、通组、进寨主干道以及产业路硬化10余公里,建成村级卫生室1个、村小组活动室3个,安装太阳能路灯70余盏……在实现村寨美丽“蝶变”的同时,凝聚起全村“攻坚”合力。集中改造瑶浴48间,建成集餐饮、住宿等于一体的瑶药体验馆1个。围绕从江县“生态立县、旅游活县”发展战略,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和瑶族特色文化,重点打造“康养+农家乐+文化体验”的旅游品牌,多渠道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在深化产品加工方面,明确“党支部+龙头企业+农户”的发展路子,申请东西部协作项目,引入珠海市粤澳中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投资278万元新建瑶药加工厂。目前,厂房已完成验收,今年年底将投入使用,除村集体与农户分红外,可带动群众就业70余人,并辐射带动全村以及周边村寨瑶药种植户稳定增收。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在产业结构升级、产品质量提升、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下功夫,努力让我们村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奋力向实现乡村振兴迈进。”谈起未来发展,赵金钱信心满满。

--> 2021-11-08 —— 记从江县西山镇高脚村党支部书记赵金钱 1 1 黔东南日报 c172385.html 1 返乡“新农人” 带富众乡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