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新华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今年8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准确把握和全面贯彻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团结奋斗。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自建党以来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同中国各民族的实际相结合,制定并实践民族政策、开展民族工作,使各少数民族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立足新时代新形势新特点,深刻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创造性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论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引领民族工作创新发展,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新境界。党的民族政策在黔东南的实践历程及所获成就,是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得以繁荣发展的生动体现。回顾党的光辉历史,讲好民族团结故事,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助于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中心“主线”
(一)多元融合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回望历史,全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历程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非凡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指出:“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结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生命之依、力量之源。
(二)党对解决民族问题的高度重视。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把解决民族问题作为党的初心使命的一部分,提出了关于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主张和基本政策并付诸实践。特别是经过红军长征途中的民族工作实践,进一步认识到了民族工作的重要性,形成了“争取少数民族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苏维埃政府领导之下,对于中国革命胜利前途有决定的意义”。建国之初,毛泽东就深刻总结民族关系的经验教训,强调:“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其重要性。
(三)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中心“主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及多次重要会议讲话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党的十九大通过决议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讲话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中共黔东南州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及时部署,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理解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思路、方法举措、具体项目,转化为推动黔东南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二、党的民族政策在黔东南的实践历程及成就——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繁荣发展的生动体现
黔东南境内居住着苗、侗、汉、布依、壮、土家、水、瑶等47个民族,2020年全州常住人口375.86万,少数民族占81.5%。是贵州省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繁荣示范区重点区域。《国家民委关于命名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决定》指出:“黔东南州的生动实践,探索出富有民族自治地方特色的创建之路,为贵州省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示范区作出了贡献,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探索了宝贵经验。”
(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和红军民族政策的早期实践。在百年奋斗征程中,黔东南是中国共产党较早实践民族政策、开展民族工作的重要地区。1929年2月始,黔东南就有党的革命活动,特别是1930年4月至1936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转战黔东南期间,全军上下身体力行,向苗侗各族人民宣传中共主张,传播革命真理,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主张民族平等,严格执行民族政策,团结和争取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维护苗侗等各族人民利益,在频繁接触少数民族和解决民族问题的过程中,结合苗侗各民族实际,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民族政策和解决民族问题的措施,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的民族政策。党和红军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贺龙、刘伯承等身体力行,亲自做少数民族、宗教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此时期党的民族工作在黔东南的成功实践,在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特别是民族工作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黔东南解放初期,实践区域自治的探索发展。作为贵州解放的第一个专区、苗侗民族聚居区,在面临接管建政、剿匪除患、恢复生产、稳定社会秩序等重大问题的复杂形势下,各级党委、政府把中共中央、省委关于民族工作的各项政策与黔东南实际相结合,坚持“慎重稳进”的民族工作方针,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制定并实践不同的具体政策,进行了一系列社会改革,开始了民族工作发展之路的积极探索。实践民族区域自治,建立了全省第一个区级民族自治地方——凯里苗族自治区,全省第一个民族自治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民族工作的曲折发展。此时期,全州民族工作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史进程,虽遭受整风、反右扩大化、极“左”影响等冲击,各族党员干部、工人农民以及各阶层群众,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守岗位坚持工作生产,发扬苦干实干精神,为加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努力贡献,民族工作、工农业生产、“三线建设”仍取得了一定成绩。
(四)改革开放时期,新时代自治州民族工作的创新发展及所获成就。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拨乱反正工作的开展,民族工作逐步摆脱“左”的束缚,重新走上正确轨道。进入新时代,全州上下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工作主题,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创新开展民族工作,各项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不断改善,呈现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欣欣向荣的崭新局面。2019年12月,黔东南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2020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从建州时的1.26亿元增长到1191.52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106.93亿元,是建州时1492万元的712.8倍,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三、黔东南民族工作的经验启示——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借鉴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黔东南民族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借鉴。
(一)加强党的领导,各级高度重视是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强调:“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加强党的领导,促进各级各部门充分重视、深刻认识民族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重要性、特殊性,深入系统学习习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自觉用新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党的基本民族理论政策和基本制度不动摇,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底线思维,一步一个脚印稳步迈进,这应是新时期做好民族工作、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
(二)维护民族团结,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是坚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强调:“必须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支持各民族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前进。平等是基石,团结是主线,互助是保障,和谐是本质。关键在立足州情,坚持实事求是,践行五大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生态文明试验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建设,守初心担使命,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少数民族群众利益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宏伟目标。
(三)坚持改革开放,注重实践创新是动力源泉。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指出:“民族地区要立足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等实际,找准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切入点和发力点。”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重点要结合民族地区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牢记并践行“四新”要求,大力弘扬新时代贵州精神,弘扬“三敢”精神,围绕“四新”抓“四化”,创新发展理念,推进深化改革,坚持苦干实干,为推动后发赶超、高质量发展聚集强大动力。
(四)坚持依法治理,全面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关键保障。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强调:“必须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是做好民族工作的关键。只有树立对法律的信仰,各族群众自觉按法律办事,民族团结才有保障,民族关系才会牢固。
(五)加强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是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提出:“要更加重视、关心、爱护在条件艰苦地区工作的一线干部,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要重视培养和用好少数民族干部,对政治过硬、敢于担当的优秀少数民族干部要充分信任、委以重任。”“人才是第一资源”,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队伍是维护民族地区发展稳定的重要基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要持之以恒抓好培养发展,坚持扩大数量、提高素质、充分信任、放手使用,按比例配备充实,使之为地区全面建设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发挥重要作用。
总之,党的民族工作取得了卓著成绩,黔东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百年征程中民族工作的区域实践及所获成就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优越性,经验启迪弥足珍贵,可为新时代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借鉴。
(作者系中共黔东南州委党史研究室二级调研员、州管专家、州社科院特聘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