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敏燕
2021年第19期《求是》杂志刊发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文章指出,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在红色资源基础上形成的红色文化,属于我国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红色文化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下,成为具备中国特色的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结合体,属于我国主要的软实力文化,在对红色文化的继承与弘扬过程中诞生了红色旅游文化,我们需要结合自然资源、发展条件来设定红色旅游方案, 促进红色文化的健康、可持续性发展之路,让人们对于红色文化有更为深刻的理解与认知,同时也能够带动起我国旅游业的更好发展,让我国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走向全世界,提升核心国际竞争力。红色旅游文化具备较强的旅游吸引力,同时也是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的总和,永远值得我们继承、弘扬。
一、党史学习进高校课堂的研究背景
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并明确提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在百年接续奋斗中,党团结带领人民开辟了伟大道路,建立了伟大功业,铸就了伟大精神,积累了宝贵经验,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社会进步史上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迹。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全党要高度重视,提高思想站位,立足实际、守正创新,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学习教育各项任务。”
二、党史学习进高校课堂的课程实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以来历史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学习中国近现代史要特别注意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关于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学术界一直有着广泛的关注,学术界提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主要阵地作用。广东金融学院从2019年开始,打造了一门公共选修课“红色旅游文化漫谈”。“以万里行走为凭,景仰祖国志士仁人,细述山河多娇!”“红色旅游文化漫谈”课主讲老师自2001年至今,以自由行或自驾游的方式,成体系的实地调研全国红色旅游景区,共到访28个省区190多个城市200多个红色景点,将大量的实地调研照片和文字记录转化为授课素材。课程主要以学习中国革命史为目的,以红色旅游景区为载体,理论学习和实地研修互为表里,营造出自我启发的教育氛围,达到“游中学、学中游”,寓教于游、润心无声的境界。在课程课堂学习中,以中国近代史作为主要的背景,向大学生展现了中华民族被压迫的屈辱史,同时也呈现出无数革命先烈前赴后继、艰苦奋斗的抗争史,主要体现出来的是“奋斗力量”“抗争精神”,这些精神都可以深深地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这个课程实例,让青年学生具备成为时代新人、勇担时代责任的历史知识素养,思想信念得到升华与洗礼。
在“红色旅游文化漫谈”课堂上,主讲老师根据自己的实地调查,把当地的红色资源以一定的历史线索进行归纳组织,在融会贯通了当地红色资源与红色文化的基础上,再以讲故事的形式向学生娓娓道来。这样不但生动有趣,更能使学生了解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增强其爱国情感。例如,在讲到红军长征这一专题时,老师特意把黔东南红色资源和黎平会议作为一个重要章节来讲述。“民族原生态,锦绣黔东南”是一块红色的热土,中央红军长征进程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贵州,其中有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在黔东南。红军在这里闯过了生死关头,从被动转入主动,经过迂回曲折的探索,在黔东南果断地大幅度调整行进方向,终于闯出一条新路来。可以说党和红军乃至中国革命走向成功的转折早在黔东南就发生了。
黔东南拥有众多的红色遗址、丰富的红色资源,因为红军长征时在这里转战多日,许多革命前辈也出自黔东南。他们中有镇远人周达文,他经党的主要创始人李大钊介绍入党,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之一,为中国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作出了杰出贡献;有参加过南昌起义和井冈山斗争,毛主席称之为“红军大管家”的贵州省唯一开国上将杨至成;有苗族红军师长龙云、侗族红军师长罗统一;有参加过南昌起义的国民革命军第20军第2师师长秦光远;更有上海工人武装起义领导人之一、“龙华二十四烈士之一”的龙大道等。
中央红军在通过四道封锁线到达湖南怀化的通道时,兵力从8.6万多人锐减到3万余人。由于毛泽东据理力争,实现了“通道转兵”,放弃向湘西转兵入黔。1934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在黎平举行了政治局会议,这是红军长征开始后举行的第一次政治局会议,这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改变了建立新根据地目标所在,是一个大决策,是红军长征中战略转变的开始。黎平会议使中央红军开始从被动转向主动,为以后的胜利,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了基础,有了黎平会议,才有后来的猴场会议和遵义会议。
黔东南距离长征的终点、距离中国革命的胜利,还有许多未知的艰难困苦和曲折,但是,党和红军已经在黎平为自己选择了英明的领袖毛泽东。红旅课堂上老师通过大量生动的人物故事和党史案例,使学生们更加体会到黎平会议的历史价值和深远意义,重温党和红军的历史,加深了对党史的理解与感性认识,也让红色文化成为铸魂育人的精神动力。
三、党史学习进高校课堂的现实价值
从2019年起,广东金融学院首次推出公选课“红色旅游文化漫谈”,每期4班,每班110人,共440人。到2021年下半年,已开课6期,选课学生共2600多人,该公选课深受学生欢迎,每次学校开放选修课网络选课时,“红色旅游文化漫谈”课总被学生争抢,全校2.3万学生,有十分之一曾选修本门课程,获得极大成功,对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具有积极意义和现实价值。“红色旅游文化漫谈”在课堂学习中生动地融入优秀革命传统教育、党史教育,这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时代化、中国化有着奇妙的实践意义,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对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认识、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接受、对执政党执政正确性的认知、对国家的向心力的提高都大有裨益。
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有助于大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从中看到革命前辈崇高的精神境界,接受先进集体和英雄模范人物事迹的教育,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同时吸取一些经验和教训,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有助于大学生通过对百年党史、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坚定理想信念,正确认识和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增强当代大学生的认同感、责任感、使命感。
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增强对党的感情、对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使大学生深刻认识中共执政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从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把党在其发展历程中的理念、经验,光荣传统、作风和精神财富内化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精神风貌,并进一步外化为爱党爱国的具体实践行为,使大学生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践行者、宣传者和贯彻者。
作者简介:郑敏燕,广东金融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基金项目:广东省2021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党史学习教育专项),课题名称《新时代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创新方法研究——以“红色旅游文化漫谈”课程实例分析》(编号:DSYJ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