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振涛
近几年来,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黄平县农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不断加大,已培育和发展了一批极具区域特色、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优势农业产业带,这些产业带的发展,推动了黄平现代农业产业化进程。目前,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达22家(其中省级5家,州级17家),预计年底年产值千万元级农业龙头企业达5家,年产值百万元级农民专业合作社达8家。全县有4个农产品(且兰苗疆米、谷陇糯小米、蓝莓、猕猴桃)获得绿色食品认证,有4个农产品(黄平白及、黄平黄牛、黄平线椒、黄平金黄鸡)获得地标产品保护认证。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积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搞好产业布局规划,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结构升级,不断延伸产业链,努力构建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
一、抓好产业布局,科学规划区域发展。围绕交通新格局谋划产业,立足资源禀赋,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全力以赴抓好特色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即按照“粮食品种调优、支柱产业调壮、畜牧效益调高”的要求,完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按照区域一体化、资源节约化、设施共享化的要求,适应市场需求,注重比较效益,做好各区域的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统筹用好土地、道路、水利、人才等资源推动农业板块经济发展,优化品种结构。坚持把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放在首位,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加强科学引导管理,不断增强综合生产能力,按照完整产业链一体规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建成一批高标准、高起点的现代农业基地,逐步把特色产业的潜在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二、立足县情实际,促进资源优化重组。根据本地优势,差异化推进、科学化考核,大力整合各类资源,确立1个有规模、有特色的产业,加强统筹协调,大力吸引民间资本投资现代农业,着力推动战略性合作与重组,坚持强化要素保障,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力争在现代农副产品加工工艺上有实质性突破。聚集各方力量,重点针对高效种植大户、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大户,分区域大力推进特色种植业为主的标准化、专业化特色产业基地和示范园建设,打造区域特色明显、产业聚集度高的优势产业区,形成产业集群。大力发展专业乡和村,优先安排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农业综合开发等资金,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坚持科技兴农,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倡导发展绿色、有机食品产业,从源头上保障食品安全。
三、拓宽投入渠道,积极完善体制机制。安排专项发展资金,发挥贴息、奖励、补助等手段和土地、税收等政策的产业导向和资金黏合作用,引导、吸引各种社会资本、农业科研院所、技术人员以资金、项目、技术入股,农民和专业大户以土地、劳动力、资金入股。积极探索现代农村财政金融、土地流转、林权制度和户籍制度等改革的新路子。探索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鼓励农民带地入股、保底分红,以利益导向促进土地流转。建立健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大市场、大流通,强化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流通主体,构建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抓好农业项目建设、信息服务、技术推广、市场建设等体系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大力度支持重点产区和集散地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智慧大数据信息等建设,推进粮食物流节点、农产品冷链系统和生鲜农产品配送中心建设,支持大型连锁超市和农产品流通企业开展农超对接,建设农产品直接采购基地。
四、示范引导带动,助力乡村产业兴旺。以现代农业科技园为载体,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重点培养一批“田秀才”“土专家”、种养能手,加快培育黄平特色养殖和中药材种植等优势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和发展现代农业中的主体作用,大力发展一批保鲜、储运、销售、加工等薄弱环节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经纪人队伍,探索按产业链分工的领导机制,探索优先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一批有特色、上规模的品牌,提高科学种田和集约经营水平。综合运用税收、补助、参股、贴息、担保等手段,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对企业和高效规模农业突出的大户给予贷款贴息或奖励、补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培育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推动要素跨界配置和产业有机融合,积极在核心示范、科普体验、教育研学等,让一产起步“接二连三”,一二三产业在融合发展中同步升级。围绕主导产业构建技术孵化平台,建设区域性种子种苗集中供应地,力争建成一批食品和种子扩繁基地、特色蔬菜基地、生态养殖基地,推动良性发展,引导和帮助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对接,助力乡村产业兴旺。
五、提升发展环境,培育壮大企业品牌。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强化现代企业服务理念,找准现代农业产业化的着力点,发挥品牌在整个产业发展中“火车头”作用,促其上规模、上水平,提高农业品牌龙头企业知名度,进一步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依托重大农业科研项目、重点学科、科研基地,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农科教结合,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同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开展多种形式技术合作。按照国家无公害、绿色、有机标准认证,及原生态、高起点、标准化的要求,充分挖掘地方特色化文化内涵,举办特色农业产业博览会,鼓励企业参会参展,积极抢占市场,打造地方名牌和企业品牌。鼓励企业加大创新力度,积极扶持有一定品牌优势的民营企业,按照现代市场经济的规律,鼓励引导企业通过收购、参股、兼并、上市等方式,对国家、省农业龙头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单位给予奖励,进一步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作者单位:黄平县移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