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潘见波) 近年来,榕江县依托森林生态资源优势,深入贯彻落实省、州油茶产业发展目标,通过统筹谋划、科技支撑、多元投入、培育主体,拟用5年时间打造20万亩油茶大县。
统筹谋划长远,“零星种植”转向“规模推进”。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和产业现状,把20万亩油茶种植目标作为“一县一业”林上主导产业,并通过组建产业专班,“三天一调度,一周一通报”闭环式监管,统筹调度推进情况。同时,围绕“十四五”每年4万亩目标,将任务分解至18个乡镇210个行政村8000个小班,拟用5年时间打造“种植规模化、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加工精细化、营销信息化、文化品牌化”的油茶大县。今年全县已完成植苗2.81万亩,完成年度目标70.25%,总面积达到7.46万亩。
注重科技支撑,“粗放低产”转向“集约高效”。加强与贵州大学油茶产业技术服务团队协作,通过签订技术合作协议,分期分批在榕江开展油茶产业品种培育、苗圃和生产基地建设、产品研发加工等进行指导,为产业提供技术支撑。同时,用好省州派驻科技特派员和“土专家”“田秀才”等人才,组建固定技术服务团队,深入合作社、种植地块现场指导、普及科学管理方法等,提高农户管护水平。今年以来,贵州大学到榕江开展技术服务1次共26人,组建固定技术服务团队1支40余人。
多元投入机制,“单打独斗”转向“抱团发展”。动员民间资本投入,探索“劳务入股”和鼓励有土地、有实力、懂技术、善经营的农户、经济能人、企业、合作社等参与产业发展。同时,用好中央财政衔接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东西部协作资金和奖补资金等,着力打造以农户投工投劳、社会和企业投资为主,政府扶持引导为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汇聚多方力量壮大产业规模。2017年以来,全县多渠道累计投入14589.995万元;已有1个企业14个合作社参与产业发展。
培育经营主体,“茶籽直售”转向“精深加工”。引进龙头企业“贵州黔山玉液山油茶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建立油茶产品加工厂,按照市场销售价格与农户签订茶籽产品回收协议,实现茶籽就近加工,打造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同时,注重扶持好龙头企业,帮助整合省级农村产业革命林业特色资金等,2020年以来共投入资金200余万元,用于设备改造升级,增设烘干房、茶油无菌灌装生产线等设备,实现龙头企业年加工能力由100吨提高到1000吨,基本满足当前油茶产品加工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