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11月15日

三穗:满树硕果油茶香 富民强村促振兴

图为村民在桐林镇捧相村油茶种植基地采收油茶 (通讯员 田健 摄)

本报讯(通讯员 蒋鸿琪) 目前,三穗县各地的油茶果已进入盛产期,村民抢抓当前好天气,来回穿梭在油茶林间,忙着采收茶果,呈现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每天早上7点钟至下午5点半到基地务工,基地老板还负责接送,一天有100元收入,活路干起来有劲。”在桐林镇捧相村鞠家高坡油茶基地里务工的村民向木英高兴地说道。

捧相村山多地少,适合种植油茶,过去很多村民选择外出务工,山地不是种植效益不高,就是被荒弃。在退耕还林政策的支持下,2011年,该村引进三穗县富源油茶责任有限公司开始种植油茶树,曾经废弃的荒山,披上了一望无际的油茶绿,同时还增加村民收入。

“油茶是一次性投入、多年可受益的项目,它不仅盛产周期长,而且能够长期保护该地的土质。”三穗县富源油茶责任有限公司负责人郑桂芳说。

在油茶林里,笔者看见有100余名当地村民正忙碌地采摘油茶果。“我今年50多岁了,在家也没有其他事情可以干,就到基地来务工,不仅有务工费,每年还有土地租金呢,非常划算。”村民龙穗兰满脸笑容地说。

一方油茶林,带富一方人。

“今天34吨油茶生果,销往重庆市场,预计收入10万元左右。”看着400亩的油茶林,郑桂芳算起了油茶的经济账。

今年是捧相村油茶种植第10个年头,共种植油茶400余亩,油茶树大多五年挂果,盛果期长达50年,每亩产果400公斤至450公斤,主要销往重庆、湖南等地市场。

据了解,桐林镇把油茶作为主导产业来抓,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和“龙头企业+能人+农户”发展模式,通过示范引领,鼓励村民将低产林、荒山荒土转换为种植高效油茶林,把生态环境变成村民致富的“绿色提款机”。

无独有偶,在台烈镇绞颇村龙岩坡油茶基地,10余名群众背着竹篼,穿梭在油茶林中,将一颗颗饱满结实的茶果从树上采摘下来,装袋运走。

2014年,绞颇村党支部书记石洁带着村民流转120亩荒地,种植油茶。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绞颇村的油茶迎来了大丰收,村民们看到了增收的希望,种植油茶树的热情高涨。

目前,台烈镇油茶种植达5000亩,实现产值130万元,涉及农户1200户,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

近年来,三穗县通过实施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等林业惠民利民政策,利用山地优势和适合的气候条件大力发展油茶产业,采取“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以土地入股、土地流转、规模化种植、劳动务工等转变为村民的“幸福不动产”。

目前,三穗县油茶种植面积已达2.65万亩,挂果6700余亩,年产量1000多吨,年产值350余万元,有效富民强村促振兴。

--> 2021-11-15 1 1 黔东南日报 c172942.html 1 三穗:满树硕果油茶香 富民强村促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