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剑河县太拥民族小学 杨通月
一、科学明确相应的小学数学课程教育目标
从目前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具体情况来看,仍然有部分的小学数学教师,无法在教育教学期间建立起完整的学科教育发展目标,时常性出现“目标不明确、教育方向不稳定”等问题。外加上,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思想与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和限制,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无法从学生的学科素养角度进行入手,对于学科教育质量和素质文化教育之间融合发展目标的制定与研究过程不够重视。诸如此类问题的出现,都将直接影响到小学数学学科教育工作质量与学生的学习反馈结果。
然而,随着新课改教育体系的不断提出和全面落实,对小学数学教师的日常课程教学工作提出了更为健全的发展与革新要求。尤其是在素质文化教育理念的正式提出背景下,要求相关的小学数学教师,在具体的学科教育过程中,要以树立明确课程教育目标为核心,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础,并非是以传统的单一、固定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此外,在素质文化教育理念的带动下,还要针对数学学科教学目标进行多维元素的建立,在将学科专业知识进行融入的过程中,也要将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学习能力视为学科教育中的重点教学发展目标,从而站在需求发展角度,来为社会的未来培育出更为全面的高素质人才。
二、合理建立优质的课堂教学环境
众所周知,以往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往往因氛围不浓厚、环境不适宜等问题,导致学生的学科积极性不高。外加上与其他文科类型学科相比,数学学科中的相关知识要点更具抽象性与多元化等特点,极其考察学生的思维逻辑和应变能力,而这正好与素质文化理念所提出的要求相切合。而传统教学环境与氛围的存在,只会让数学课堂学习氛围变得更加枯燥、沉闷,不仅不利于推动学生数学学科学习能力和积极性的全面提升,甚至会影响到班级原有的学习气氛,对学生的心性造成严重影响。
而从小学生的角度出发,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心性不稳,对新鲜的事物往往充满了好奇和探究兴趣,外加上其自身所具有的灵动性特点,让学生对新鲜的环境和知识能够产生更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在正式进行学科教育工作和落实素质文化教学思想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切实提高并强化相应的学科教育质量和效果,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需要从学生的身心成长需求角度来为学生创设更为优良且舒适的学科学习环境。
三、端正教学态度,将素质文化教育内涵进行全面融入
根据实际教学调研观察来看,在传统思想与教育理念的影响和限制下,有部分的数学教师,在面对学生的时候,往往都以高姿态来面对学生,甚至出现嫌弃学生,不愿意指导的现象。并没有树立正确的教育发展态度,正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应有地位,并同时给予学生必要的学习表现机会。而是以强横的态度来决定学生的学习动态,整个数学学科教育过程过度以自我为主体,忽视了学生的价值和对课堂的影响作用。
而无论是对于提高数学学科教育质量还是学生的自主参与度而言,都需要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入手,在学习并掌握相应素质文化教育内涵的基础上,提高对学生的课堂主体重视度,并同时端正好自身的教育教学态度,以和善、谦逊的教师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营造优异的教师引导形象,带领学生一起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从数学学科中探索素质文化教育内涵的本质和影响意义,进而为从小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学科学习价值观和进一步提高学科课堂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本文从素质文化教育现代理念的基础角度出发,针对我国当前的小学数学教育发展过程进行重点阐述。并同时以此为核心,对其学科教育工作和素质文化教学理念相容过程展开相关论述,从中正式提出优化并提升数学学科教育质量和效果的具体实施策略。希望能够借助本篇文章,在素质文化教育发展趋势下,实现数学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更优、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