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11月18日

“异地置业”敲开群众致富门

—— 丹寨县金泉街道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纪实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杰 通讯员 肖奇

丹寨县金泉街道有易地扶贫搬迁户2739户12239人,占该县搬迁总人口93.8%。为切实解决好群众搬迁后的稳定入住、就业增收等问题,该街道结合自身实际,建立起“资金入股倒包、产业异地发展、群众持续增收”的异地置业新模式,实现产业增效、移民增收。

分类实施“返租倒包”,提升产业管护效益

“过去,管理水平跟不上,市场销路难跑,产业总体效益一直提不上来。现在好了,我们把菇棚编号返租倒包给搬迁群众,由搬迁群众自己负责管理承包的菇棚,大大减少了合作社的管理投入成本,我们合作社只收提成。”名扬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金花说,“街道还引进了丹寨县项荣农业服务有限公司进行种植技术指导,对香菇按市场价进行收购,今年我们合作社食用菌基地已经获得10.5万元提成收益。”

针对有群众发展基础、管护技术相对简单、便于分块管理的产业,金泉街道采取“返租倒包”给搬迁群众,既让搬迁群众有业可就,也提高了搬迁群众生产积极性。针对一些连片规模化、管护技术要求高的产业和车间采取返租倒包给大户、企业管护运营。

“目前,金泉街道对2万羽林下养鸡基地、100亩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86个食用菌大棚以及洗涤车间、制衣车间、蜡染车间等进行“反租倒包”,按照资金入股5%-12%的比例逐年递增,实现产业年收益120万元以上,并持续增加。”金泉街道办事处主任莫永胜介绍。

全面推行“异地置业”,促进户企共同发展

“我在洗涤车间上班,每月收入3000元,丈夫在小区开了家粉店,两人月收入加起来7000多元。”金泉社区搬迁群众蔡金春说,“能够长期稳定就近就业,我们也算是上班族了,搬迁过来也没有后顾之忧。”

像蔡金春夫妇一样实现就业的移民搬迁户还有很多。据了解,仅金泉街道大小车间、产业基地提供稳定就业岗位就有200多个,提供灵活就业岗位500余个,搬迁群众在移民安置区自主创业从事餐饮、服务等行业的有50多家。

“我们招工都是优先招聘搬迁户和建档立卡户,在街道的大力宣传和培训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们制衣车间就招了40多名工人,切实解决了招工难的问题。现在我们制衣车间生产的服装,主要是走外贸销往欧洲,今年的订单有100万套,可盈利300万元。”制衣车间负责人杨云说。

严格落实“五金到户”,实现稳定持续增收

“我今年承包了4个菇棚,有1.6万菌棒,一棒平均能采摘3公斤香菇,收益部分按50%与合作社分,两季下来管理得好,一棒可以分得0.8元—1元,仅承包菇棚就赚了1.5万元。合作社的收益部分,我们建档户每户还享受每年分红500元。”正在采菇的移民群众林小蓉掰着手指边笑边算,“承包菇棚很划算,我打算明年再多承包几个菇棚。”

“以前我家这片山林都没什么用,现在土地流转给村合作社搞林下养鸡项目,我们就在自己家的林子里养鸡,除了每个月固定工资2800元,还有土地流转、利益联结分红等好处。”正在林子里喂鸡的排正村搬迁群众杨正文说。

通过“反租倒包”,异地置业新模式,不仅激发了搬迁群众产业发展内生动力,也进一步拓宽了搬迁群众就业渠道,促进了搬迁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据了解,金泉街道下一步将持续加大“返租倒包”推行力度,结合街道实际,积极探索异地置业新模式,持续做好发展产业、稳岗就业、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招商引资、民生实事、安全稳定等各项工作,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 2021-11-18 —— 丹寨县金泉街道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纪实 1 1 黔东南日报 c173232.html 1 “异地置业”敲开群众致富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