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秀喜
作为60后生人,我自幼就从小学课本里知道“红旗渠”是林县人民创造的人间奇迹,也很早就看过《红旗渠》纪录片,还唱过“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山河重安排”的歌。时隔多年,央视一台刚播出的《红旗渠》电视剧又一次让我心潮澎湃。电视剧再现了当年林县人民“引漳入林”的光辉事迹,为我们生动地阐释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红旗渠》给我带来的审美体验,这个词就是“震撼”。震撼于林县人民“重新安排河山”的气概,震撼于人民群众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力。
电视剧一开始就以两个因缺水而造成的悲剧事件向人们昭示:水资源的奇缺已让林县人民的生存陷入极端困境。饮水问题成为林县人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修渠引水。然而要修渠引水谈何容易!从山西平顺到河南林县跨省跨县,渠线漫长,沿线悬崖峭壁、重峦叠障,地质构造复杂。从测量到施工都面临技术、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诸多难题。而当时林县仅有资金300万元,粮食3000万斤,地委和省委都明确表示无力资助。更何况当时全国遭逢三年自然灾害、粮食危机。
再大的困难也吓不倒林县人民,他们把对水的渴望化为冲天的干劲和力量。他们自制铁锤钢钎,自带粮食铺盖,自告奋勇奔向工地。青年们组成突击队,姑娘们成立铁姑娘队。没有炸药,自制炸药;没有水泥和石灰,自制水泥和石灰;缺乏测量仪器,水生用土办法制作名为“水鸭子”的水平仪;缺乏技术人员,水莲就虚心求教刻苦钻研。要奋斗就会有牺牲,顾大海、盼水、吴念祖等人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英雄的牺牲更加激发人们的决心与斗志。盼水死了,其妻把十三岁的孩子送到工地;吴念祖牺牲后,技术组的同事们以赴死的决心排查险情,他们知道这一去有可能回不来,把自己的随身之物留下。总之,林县人民以十年之功,在1500公里的渠线上,凭着一锤一钎削平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终于成功引水。把此前专家断言的“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性”变成了现实。
电视剧震撼人心的审美效应和感染力来源于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县委书记林捷的形象尤其感人至深。林捷是一个心系百姓,有远见、有胆识、有担当的共产党员,他身为县委书记,为林县人民的饮水困难忧心如焚。他提出修渠引水不是一时冲动,更不是为了出风头,搞个人英雄主义,而完全是从林县人民的利益出发。在个人仕途与人民利益之间,他坚定地选择后者。故而不计个人得失,不怕得罪上级领导,不怕革职丢官,违规动用储备粮和 “一平二调”退赔专项资金。他深知一旦修渠失败就是千古罪人,而把“林捷千古罪人”的石碑立在太行山上以警示自己。他说红旗渠就是他的命,修不好红旗渠就从太行山上往下跳。这样的好干部焉得不受人民拥戴?技术员吴念祖是被林捷强请到林县来的。他一到林县就认定自己找到了施展才华的用武之地。他一心扑在修渠工地上,母亲重病在家不能在床前尽孝,母亲病逝时也不得见最后一面。此前随他来林县的新婚妻子已殒身于林县,现在他又把母亲的骨灰带到林县葬在妻子身边。他自己也牺牲在红旗渠工地上。他把太行山当作自己的战场,发誓引不来漳河水决不下山。他死后留下的入党申请书,只有“入党申请书” 五个字,他忙得来不及写下其内容。他虽然还没有入党,但他的行为早就证明他是一个真正的党员。
红旗渠的成功修建靠的是人民群众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而“青年突击队”和“铁姑娘队”作为修渠的主力军,其作用更不可小视。电视剧所展示的一群青年形象,如水生、水旺、水莲、顾大海、顾秀莲、红杏等一个个朝气蓬勃、活力四射。他们脾气不同、性格殊异,但都有共同的愿望以及为实现愿望而奋斗的决心和干劲。他们奋不顾身,哪里有危险就往哪里上,以自己的行动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乐章。
电视剧的感染力也得益于剧情的跌宕起伏、一波三折。这种起伏与波折体现在修渠过程中的一次次受阻上。林捷一提出修渠就受到地委余副书记的强烈反对,之后工程更是因为诸多不可预料的事故而一次次被叫停。特别是太岁山上爆破出了九条人命、技术员吴念祖牺牲、林捷被停职审查等原因,每令红旗渠半途而废。电视剧遵从“受阻——除阻”的情节模式演绎着“红旗渠”艰难诞生的过程。观众刚刚为取得一个阶段的胜利而欢欣鼓舞,又立即被一个突如其来的意外打击而沮丧忧虑。剧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扣人心弦。
观毕《红旗渠》,我还有两点感触,不吐不快。其一,建国三十年来的“毛泽东时代”不容抹黑,更不能否定。毛泽东时代是人民群众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满怀激情地建设祖国的伟大时代,也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时代。抹黑毛泽东时代就是抹黑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就是否定人民群众的历史功绩,就是否定“红旗渠精神”。时下有人千方百计抹黑和否定毛泽东时代,其用心险恶。其二,人民就是江山,执政者须臾都不能脱离人民群众,不能像剧中的余副书记那样搞官僚主义。“红旗渠”的成功修建有力地证明了一代伟人的论断:“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习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党要做到长期执政,就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只有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才能立于不败 之地。
“红旗渠”是一座丰碑,它见证和记录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光辉历史;“红旗渠精神”不朽,它将永远激励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