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11月22日

院坝集民意 协商解民忧

—— 剑河县“院坝协商”抓实基层治理工作

○ 通讯员 刘进银

今年以来,剑河县不断创新基层治理工作方式,以“院坝协商”为抓手,着力将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形成“党委对政协履职满意,群众对问题解决满意,委员对作用发挥满意”的良好局面。

精准把脉听民声。坚持一线出题目,聚焦基层党委政府工作的要事、民生改善的实事、社会治理的难事,采取党委点题,政府出题、政协选题、委员荐题、广泛征题等方式,明确协商议题,选择切口小、关联广、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作为议题,突出“关键小事”。如在剑河县巫亮村“院坝协商”过程中,村支“两委”提出要对杨梅树、板栗树种植模式进行改良,经过协商,通过县政协牵线搭桥,7月下旬,县政协邀请省科技厅专家到巫亮村现场指导杨梅树、板栗树的修剪和种植技术,解决了果树改良的技术难题,预计明年巫亮村的杨梅、板栗产量可实现增产增收。同时,针对议题特点,村(居)社区“两委”、村组干部、热心群众、“两代表一委员”以及具有专业职能的社会力量等组织和个人按照就近、就地原则,选择与协商议题相匹配的场所开展协商,听取群众心声。

协商问诊聚民意。始终以“协商什么”“谁来协商”“在哪里协商”“如何协商”“协商了怎么办”5个问题为突破口,坚持“三议四不议”原则,探索政协联系服务界别群众、基层群众条块结合的活动方式及长效机制,聚焦党委重视、政府支持以及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沉下心、察民情、说实话、动真情,广泛凝聚家乡守望者、乡土精英的智慧,确保协商出效果、出特色、出精品,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正能量。县政协共收集整理老百姓反映强烈、意见比较集中、符合政策法规、可行性高的协商议题23个,制定调研走访、“三议四不议”等工作制度6个,开展上门服务1000余次。同时,建立督办落实机制,综合运用视察监督、协商监督、评议监督等手段,对“院坝协商”成果转化落实开展“回头看”“再监督”,促进协商议政成果落实落地。

靶向发力解民忧。建立“找痛点、疏堵点、解难题、办实事”专项行动问题及建议台账,不仅详细记录群众反映的问题,还在每项问题后面备注牵头落实人和进展情况,对重点、难点问题,可通过调研视察、民主评议等方式跟踪办理,推动协商成果采纳和有关问题解决。同时,针对“协商什么”“协商了怎么办”两个重点关键问题,政协委员、驻村干部、党员、志愿者和热心群众,分批分段网格化入户征求群众意见,村支“两委”以村“院坝会”形式讨论筛选出占比最多、呼声最高的议题,向县政协汇报,由县政协根据议题邀请相关部门领导参会,从专业角度建言献策,进一步有效解决问题。今年以来,围绕村庄规划建设、村容村貌整治召开“院坝协商”会议15次,主要涉及停车场、灌溉水渠、清理闲置废弃电杆电线、处置撂荒土地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合理诉求等22个民生问题,正在对接县直相关部门及乡镇处理。

--> 2021-11-22 —— 剑河县“院坝协商”抓实基层治理工作 1 1 黔东南日报 c173452.html 1 院坝集民意 协商解民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