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11月22日

观么镇:

“甜蜜”产业迎“蜂”收

本报讯 (通讯员 周丹 欧广剑) 剑河县观么镇蜜蜂养殖户又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最甜蜜的时节。在观么镇新合村的“高雍蜂业”养殖基地,随处可见一排排摆放整齐的蜂箱,蜜蜂从蜂箱口飞进飞出,忙碌采花酿蜜。

基地负责人万木豆揭开蜂箱,拿起一框框蜂脾,采蜜、割蜜、摇蜜,展现出一脸“甜蜜”的样子。

万木豆是观么镇第一批尝到“甜头”的养蜂人。2017年底在扶贫政策支持和镇党委政府宣传动员下,他从浙江回到新合村开始养蜂。在观么镇政府和村“两委”的帮助下,成立了剑河县高雍蜂业有限公司,打造了品牌产品“五倍子蜜”,养殖规模从最初的30箱,扩大到现在的800多箱,年产量近5000公斤。

一人富不算富,全村发展才算富。观么镇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将蜜蜂养殖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深度融合,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养蜂能人+贫困户”的发展模式,投入扶持资金102万元,建立产业扶持资金嵌入的利益联结模式,将养殖户所得的10%净收益作为村集体发展资金,用来鼓励村民发展产业,构建互惠互利共赢的产业发展新局面。

“有了万木豆的成功经验,我们发展养蜂也更有信心了,我作为村‘两委’成员,有责任带领群众发展致富。”新合村村委会副主任万文冲说道。今年七月,万文冲就在自家流转的150亩油茶种植基地,安放了350箱蜂箱,短短几个月时间就收获了600多公斤蜂蜜。

为给林下养蜂产业发展持续注入新活力,观么镇除了培养一批技术过硬的“土专家”来带动发展外,还积极组织有养蜂意愿的群众外出学习培训。在蜜源植物培植方面,也下足功夫。继续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加强生态保护建设,把蜜源植物发展与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林下经济、新农村建设等有机结合,鼓励广种“短平快”的草本蜜源植物,合理补植木质蜜源植物。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发展,观么镇的养蜂产业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全镇养蜂总量达到3000箱,预计年产蜂蜜近2万公斤,产品年产值约380万元,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蜜蜂养殖产业已成为该镇林下经济重要产业之一,群众的生活也因“蜂”带来“甜蜜”生活。

--> 2021-11-22 观么镇: 1 1 黔东南日报 c173454.html 1 “甜蜜”产业迎“蜂”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