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11月23日

让非遗尽显魅力

—— 岑巩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走笔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余天英 通讯员 吕孟辉

近年来,岑巩县坚持“保护优先、整体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既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保护孕育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实现“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目标,以黔东南建设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为契机,不断提升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实践能力,推动该县民族文化发展,并取得一定成效。

从孩子抓起,让非遗更好传承

地方文化的传承、创新需要从孩子抓起。近日,记者在岑巩县第一小学操场看到,思州金钱棍传承人谢云正在教学生打金钱棍,学生们一边唱,一边手舞足蹈地打着金钱棍,场面热闹非凡。

近几年来,岑巩县各学校积极响应,纷纷作出课程调整,使民族文化教学时间每周不少于1个课时。该县将非遗传统文体项目引进校园,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丰富校园文体生活。

“金钱棍打起来动作优美、节奏感强,唱腔也很独特,有莲花坡、传十字、腔板调……”谢云告诉记者,伴随着现代文明的冲击和打工潮的涌现,原生态金钱棍出现后继乏人的局面,好在岑巩县把民间耍唱金钱棍的传承人组织起来传承、发展,并把金钱棍文化引进校园,从孩子抓起,使它在校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得以代代传承。

“我们以抓传承基地建设、书籍编撰及展演活动助推非遗传承保护,建成了思州傩戏傩技传习中心,撰写《思州傩戏调查》等文章,出版了多部书籍。”岑巩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杨通友告诉记者,该县经过多次研究和调研,派专人负责撰写《贵州省岑巩县注溪乡岑王村老屋基喜傩神调查报告》《贵州省岑巩县平庄乡仡佬族傩坛过职仪式调查报告》《从傩堂神案看少数民族民间信仰》等。近年来,思州傩戏傩技表演队伍受邀到全国各地及港澳和旅游景点、公园进行表演达100多场次,除参加国内比赛,还曾赴日本、韩国演出,并受到表彰30余次。

近年来,岑巩县全面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紧盯唱响思州文化品牌,让思州石砚制作技艺、思州傩技傩戏、思州金钱棍、思州花灯等代表思州悠久历史的民族文化走进校园,不断扩大思州文化的影响力,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后继有人。

“十三五”期间,岑巩县整合各类资金200余万元,在校内设立了传承民族音乐、美术、舞蹈、书画等兼顾的功能教室78个,并长期开展校园民族文化活动。岑巩县实验幼儿园、岑巩第一小学、羊桥中学、岑巩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等通过把传承人“请进来”,让学生“走出去”,把课堂设在基地上,让学校师生零距离体验非遗魅力。

不仅如此,该县还让非遗传承人通过现场教学或录制表演视频等方式,加强对老师的培训、指导或供老师参考学习,使老师成为学生的非遗传授者。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从细节抓起,让非遗更好保护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方面,我们想尽一切办法去挖,尽力做到真实、完整,并制定方案保护好它。”杨通友介绍,全县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共有56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11项、州级12项、县级3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有105人,省级6人、州级5人、县级94人。

岑巩县为抓实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评估验收工作,通过强力推进非遗档案完善,强化传承人群培养,注重民族文化活动的开展,对标对表,查缺补漏,加快文化传播阵地建设,夯实传统村落保护。目前,全县有县级名工匠25名,州级非遗传习中心2个、传习所1个、传承基地2个,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发展示范村1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示范基地省级1个、州级2个、县级4个,省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2个。

2016年以来,该县先后对传统习俗、传统技艺等30余项州级以上非遗项目进行数字化资料整理收集、建库,最大程度抢救宝贵的民族文化财富。同时,该县凯本镇凯府村和平庄镇平庄村凯空组2个传统村落获中央、省级保护发展资金共计451万元,用于传统村落的房屋维修、消防设施、文化长廊、寨门、路灯等基础设施建设。

与此同时,岑巩县以文化遗产日、重大节庆宣传活动为载体,不断推进民族文化活动的开展。组织思州战鼓、思州傩戏傩技、思州花灯、金钱棍等项目展演40余场,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组织思州石砚制作工艺项目赴广州肇庆等地展示雕刻技艺10余场/次;组织参加第二届全国连厢舞大赛荣获“银奖”; 组织参加第二届传统戏剧展演活动荣获三等奖;组织队伍参加2017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非遗周末聚、贵州省第十三届旅发大会等大型活动,并取得较好宣传效果。

从培育抓起,让非遗更好赋能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近年来,岑巩县依托深厚的非遗底蕴,以保护、传承、利用为主线,大力培育非遗企业,全力推动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非遗根脉得以传承,同时也为乡村振兴激发文化活力,夯实了产业基础。

思州石砚是中国十大名砚之一,因产地岑巩县古称“思州”而得名,思州石砚研墨写的字丰泽饱满,画出来的画透亮生辉、立体感强,深受书家和收藏家喜爱。据悉,思州石砚在1200多年前的唐天宝年间就畅销于市。

一直以来,岑巩县结合石砚制作、古法造纸等非遗资源和技艺优势,培育了一批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和非遗企业,成功打造了思州石砚等非遗品牌产品,进一步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提升了岑巩县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岑巩县贵州周氏龙派工艺品有限公司为思州石砚州级非遗传承基地,主要致力于传承人及学员的培养和技艺传承,目前有传承人2人、高级工艺师2人、学徒20余人。近年来,公司生产制作砚台800余件,远销国内外市场,产生的经济效益350万元,带动20余人稳定就业。

砍竹、浸竹、沤竹、煮竹、踩竹、煮麻、制浆、舀纸……在岑巩县古法造纸技艺专业合作社古法造纸基地,村民们忙着制作。据村民介绍,古法造纸技艺已在当地传承了21代人,约有400多年的历史,其工序从砍竹到制成成品纸约需55天左右,全凭手工制作而成。火纸主要用于传统节日及红白喜事等民俗活动,如今这项非遗技艺已是当地农民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

岑巩县古法造纸技艺专业合作社为岑巩县省级非遗项目“岑巩县民间火纸制作技艺”的保护、传承和发展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合作社传承基地覆盖水尾镇于河、白水、长坪三个村,发展各级传承人36人,带动就业人数220余人,近年来实现年均产值40余万元, 火纸十分畅销,主要销往省内及湖南新晃、怀化等地,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省内外游客到来参观这一古老传统技艺。

--> 2021-11-23 —— 岑巩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走笔 1 1 黔东南日报 c173683.html 1 让非遗尽显魅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