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11月23日

守护村民健康三十载

—— 记黄平县平溪镇大寨村村医陈伯兴史勋琼夫妇

图为陈伯兴、史勋琼夫妇走村串户为村民看病

○ 通讯员 曾昭松 吕宗祐

在黄平县平溪镇大寨村大山深处的苗寨里,不论春夏秋冬,经常会看见一男一女身穿白大褂,在苗寨里穿梭,给村民看病、送药,他们就是大寨村模范党员、村医陈伯兴、史勋琼夫妇,也是村民心中最可敬的人。

上世纪九十年代,大寨村是远近有名的贫困村,全村800多户3000余人。由于地处偏远,没有产业,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种植玉米和水稻,除了穷,还缺医少药,常常是小病拖、大病扛、重病等着见阎王。

1991年,从黄平县卫生学校毕业后,陈伯兴、史勋琼夫妇都有了稳定的工作,但是,回家总是看见村民因没有专业医疗技术人才看病而发愁时,夫妻两人毅然辞去正式的编制工作,回到大寨村做起了村民的“健康管家”。

两个人,一个村庄、一个药箱,一走就是30年。30年间,夫妻俩走遍了大寨村的每一个角落,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当初入党时的铮铮誓言。

“听村里老人介绍,村里当时没有一条能行车的公路,大部分村民生病急需买药,只能走泥泞的小路,村民生病后都是能扛就扛,能拖就拖。”平溪镇大寨村第一书记龙安煦告诉笔者,陈伯兴夫妻俩来了以后,只要村民一个电话或口信,他们都是随叫随到,还让村民花最少的钱,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用奉献诠释了共产党员的为民情怀。

2013年,村民罗开国突患脑出血,尽管第一时间送往医院进行抢救,但高昂的手术费却让这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被迫无奈,手术后只能回到家中休养。

陈伯兴夫妻了解这一情况后,立即来到老人家中,有针对性地开展治疗,为了能随时掌握老人的恢复情况,夫妻两人更是坚持每天轮岗照顾,那段时间夫妻俩除了白天留一人在诊所坐班,其余时间都在老人家中为其治疗。治疗的两年里,所需的器械及药品全靠陈伯兴从2公里外的诊所背过来,长期以来,夫妻两人的脚底早已磨出了厚厚的老茧。

杨茂二患有肺结核慢性疾病,由于不能做劳活,家境十分艰难,妻子更是抛下他和两个孩子远走,既要治病,又要照顾两个孩子,陈伯兴夫妻听说了他的情况,主动到他家里免费送医又送药。

像这样上门服务的事,对于夫妻俩而言却是经常性的工作:上门看病,入户做大病摸排,慢性病登记随访,为老年人、未成年儿童检查身体,建立健康档案……夫妻俩几十年如一日,竭尽所能解决了乡亲的急难,化解了病人的痛苦,让大寨村真正实现了“小病不出村”。

疫情防控期间,夫妻俩在为村民看病的同时,还当起新冠疫情防护知识宣传员,讲解新冠疫苗接种相关注意事项,受到村民一致好评。

“陈伯兴夫妻把我们苗族同胞当亲人,谁患什么疾病,谁又对哪些药物过敏,他们都记得一清二楚。”大寨村党总支书记陈杰说,在村行医的这些年,夫妻二人有很多回城的机会,他们都一再拒绝,正是因为他们的这种爱心与执着,为数千余名村民带来健康,换来幸福。

“近年来,我们村医的待遇有了很大改善,而苗族同胞又把我们当亲人,让我们一辈子在村里行医没有什么遗憾。解决好了医疗需求,村民才能过上幸福生活,这事,比回城更有意义。”陈伯兴说。

--> 2021-11-23 —— 记黄平县平溪镇大寨村村医陈伯兴史勋琼夫妇 1 1 黔东南日报 c173704.html 1 守护村民健康三十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