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11月24日

岑巩:科技特派员“三部曲”助力乡村振兴

本报讯(通讯员 姚元辉 姚捷 ) 今年以来,岑巩县聚焦“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因地制宜组建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采取实地问诊、田间手术、诊疗评估的方式,全方位助力农业现代化更好地融入乡村振兴。

播种季节“实地问诊”。结合本地区季节变化和物候规律,汇聚省州县农业专家17人组建岑巩县科技特派员技术服务团,通过实地走访调研、查阅资料、听取意见等方式,在播种季节提前对杂交水稻制种、油茶等主导产业以及烤烟、中药材、食用菌、商品蔬菜、生态畜牧养殖业等特色产业面临的技术问题进行实地问诊。同时,将实地问诊发现的550个技术问题,按照不同产业类别及时建立问题台账,对存在的疑难问题提请特派员专家集中会诊,一般问题纳入特长专家一对一服务范围,做到产业技术问题底数清、情况明。

生长季节“田间手术”。根据产业布局状况和面临的技术难题,结合专家技术特长组建杂交水稻制种、果蔬茶药菌、生态畜牧养殖业3个技术服务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合作社、村企业和种植大户,将科技特派专家精准匹配到重点产业链上,做到全县51个200亩以上坝区产业、398家村级专业合作社全覆盖,全面实现了科技特派员点对点、面对面上门服务。今年来,技术服务小组开展技术培训3207人次,解决技术问题595个,举办科技讲堂13次,固定帮扶企业及合作社164个,协办、领办示范合作社或企业21个,培养致富带头人122人。

收获季节“诊疗评估”。对开展产业技术服务进行全流程建档记录,在收获季节组织行业部门领导、农技指导员、土专家、种植大户等对产业的质量效果进行集中分析评估,对质量效果明显的产业技术进行总结提炼推广,对效果一般甚至呈下降趋势的产业技术进行总结反思,找准问题症结,协商破解瓶颈,推动传统农业实现科技化、现代化的效益蝶变。在科技特派员带动下,今年来,全县示范推广新技术47项,新品种59个,杂交水稻种子平均亩产达240公斤,高产田最高达360公斤,处于全国先进水平,果蔬茶药菌、生态畜牧养殖业产量均高于同期10%以上。

--> 2021-11-24 1 1 黔东南日报 c173809.html 1 岑巩:科技特派员“三部曲”助力乡村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