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吴正东) 近年来,岑巩县注溪镇始终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推深做实“林长制”,通过深耕油茶产业,进一步拓宽乡村振兴路径,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油茶也成了山区百姓增收致富的新渠道、生态建设的新亮点、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日前,在注溪镇中寨村2000余亩油茶种植基地里,漫山遍野的油茶果缀满枝头、油茶花点缀在枝头上,蔚为壮观,沉甸甸的果实圆润饱满、表皮光亮。
注溪镇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和“土地入股分红”的机制,将荒山荒坡改造成了连片的油茶基地,经过科技培训、生态管护、产业提质等工作,推进油茶产业发展,油茶不仅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也改善了生态环境。
连日来,借着初冬的阳光,注溪镇的油茶种植户正在忙着晾晒茶籽。在广场上、庭院里晒满了茶籽,80余名群众一边给沐浴阳光的茶籽“翻身”,一边挑拣出被晒开的油茶籽,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只要家里没事我就在这帮忙,已经干了差不多4年了,通过种植、除草、施肥、采摘,一年下来至少能挣10000元。现在剥茶籽,6角钱一公斤一天也有100元左右的收入,在家门口就有工做,既能照顾家里又有收入,感觉很满足。”杨安敏一边剥着茶籽一边高兴地说。
目前注溪镇油茶种植面积1.1万亩,挂果面积2000余亩,今年油茶生果有200万公斤,油茶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重要门路,每年能带动1000多名群众增收。
据悉,注溪镇把油茶产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巩固脱贫成果的一项特色产业来抓,着力抓好油茶基地管护、提质增效,走出一条“靠山吃山、兴山富民”的产业发展新路,让油茶树变成群众增收致富的“摇钱树”,力争“十四五”期末油茶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