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睿
一次我去父母家,一进门,他们就示意我安静,我不明所以,只好蹑手蹑脚找个小板凳坐下。而父亲则于沙发上优哉游哉地半眯着眼。母亲将选好的五六份报纸郑重其事放在茶几上,她坐在客厅中心位置,戴上老花镜,清清嗓子,问父亲“现在开始吧?”父亲微笑点下头,于是母亲就用方言朗读起报纸来。我聆听片刻,原来我恰好赶上了父母的“读报时间”。
母亲将一张报纸放在膝盖上,左手端着报纸,右手点着上面一个个的字,边点边读。母亲的声音平稳而又缓慢,她念一段文字后,时不时观察下父亲的表情,父亲也不睁眼睛,听到母亲的停顿,略微一点头,那就是示意母亲继续;如果睁开眼睛,就是表示要和母亲讨论什么问题或要稍微小憩片刻。
我认真收听,母亲播“报”大体包含四部分:首先是切身民生问题,什么猪肉及粮食价格的波动及成因分析,还有养老金的相关政策解读等;其次是养生保健问题,怎样注意季节时令养生,分享现在医药行业研究成果动态及焦点话题之类;再次是国际关注,最后他们关注副刊文章,他们通过文章描述的历史事件来猜测作者的年龄,抚今追昔,乐此不疲。他们还通过报纸学了24式、48式太极拳,八段锦,老两口将报纸按照次序排列整齐,制定好相应时间表,相互督促、互帮互学。看来读报不仅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还能够强身健体呢!
母亲读报期间,也会遇到一些生字,所以她的书桌上一直放着《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待我们一大家人团聚时刻,她有时还会饶有兴趣地趁机考查下第三代的文字水平,并提出他们的殷殷期望。
每逢母亲读罢报纸,父亲就会拿出笔墨纸砚,挥毫泼墨,写下自己简短的“听后感”:什么“思之慎之”、什么“活到老学到老,有志者事竟成”之类。父亲写,母亲看,这时二人颇具举案齐眉的意味。想不到读报时间还是父母的情感加油站呀。
母亲还告诉我,他们一些老同事(年龄最小的也已至古稀)会偶尔三五成群过来,开个“茶话会”,说说笑笑,身心愉悦。因为母亲经常读报的关系,所以谈话与时俱进,旁征博引,有理有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这无疑更激发了她读报的积极性。
又到了年末岁尾,父母肯定又会续订报纸,我也给他们订了另外几份报刊,希望他们的读报时间更加丰富多彩、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