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11月29日

明封大中大夫周九龄

○ 通讯员 张永文

周九龄,字太瞻,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出生于贵州黎平府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参加乡试科中举人。历任四川夔州府开县知县、云南永昌府同知与鹤庆府知府、福建都转盐运使。《贵州通志》评价他:“持廉守正,所至之处,人皆德之”。《黔诗纪略》称赞他:“恪遵家学,守官廉正,有古儒吏风。”

周九龄是洪武年间屯军五开卫(卫与黎平府同城)的后裔,其父周文清曾被录选为岁贡生,潜究伊洛之学,善研周易古哲,品行端庄,是黎平府城的乡绅贤达,但因“食误簇羽”中毒,不幸早逝。周九龄从小与母亲徐氏相依为命,在他父亲的影响和母亲的抚育下,周九龄智慧超群,性格刚毅,勤学好思。在私塾能背通四书五经,过目不忘。到府学能吟诗作文,学绩名列前茅。而立之年的周九龄读完府学,一边受聘为私塾教员,以舌耕孝养孀母,一边巩固提高学业,以备参加童试。他31岁时参加童试考中秀才,时隔两年参加乡试以优异成绩考中第二名举人。

周九龄中举后,朝廷初选授四川夔州府开县(今重庆市开州区)知县,不久调任云南永昌府(今云南省保山市)同知,后升任云南鹤庆府(今云南大理州鹤庆县)知府。在县、府任上,周九龄体察民情,修固城池,重视农桑,振兴文教,赈灾济民,治吏除恶,保境安民,政声颇著,深受民众的拥戴,离任时百姓都挥泪相送,依依不舍。在任永昌府同知时,分驻腾冲负责专理边境夷情、军务,为稳定西南边疆、抵御外敌和搞好民族团结做出突出贡献。在鹤庆任知府时,他作有诗《之鹤庆任》写道:六诏风烟去复回,皂旗青盖过关来。垂天日脚悬如纛,劈海风声吼似雷。楚泽秋怀元亮酒,益州文字子渊才。专城始惜山川险,敢谓登临笑口开。表达了他任上的艰辛和振兴一方的抱负。

由于周九龄为官清廉、为民务实,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擢升福建都转盐运使。福建濒临海洋,多港湾滩涂,历来是海盐的重要产区。明代在两淮、两浙、长芦、河东、山东、福建等六处设都转盐运使司,直属户部,长官秩从三品,负责食盐的生产和运销。能将这么重要的“肥差”安排给周九龄,可见朝廷对他的器重。福建都转盐运使司驻福州府城,下属有水口、黄崎、黄港三个分司,分设有海口、牛田、上里、惠安、浔美、丙州、浯州等七个盐课司,另设有竹崎、闽安镇两个批检所。

周九龄在盐使任上职掌盐业政令,发给盐商盐引,督促灶户煎盐、办课,杜绝私贩,断理诉讼,会计盐课之增减,配合销区调整盐运,关注灶户生活,救济水旱灾民,其中督办盐课和杜绝私贩为主要职掌。对于他这位出生于贵州苗、侗山区的官员来说,深知民以食为天、盐为贵,父老乡亲过着缺盐嗜酸的生活,使他更深知食盐生产供应是重要的民生之事,担任盐使使命不凡。他秉公行事,严法肃纪,大胆整治盐务,抓实盐法实施,严惩一些贪官污吏和违法盐贩,为盐市公平正义保驾护航。他深入司所查办盐务,了解盐课征收实情,以及深入盐市走访盐贩查销和盐场及灶户家中详察他们生产生活情况,访贫问苦,解决食盐管理、生产、销售、运输等环节中的问题。他积极推行盐课折银,使灶户有利可图,调动他们的生产劳动积极性,稳定增加官府税赋收入。同时还开通和疏浚水运盐道,推行运销制度改革,将袋包运输改为散装,扩大盐引重量计数,简便易行与促销,搞活了盐业的经营权,处理好各环节的利益分配关系,推动了福建盐业的健康发展。

周九龄致仕返回故里黎平,为桑梓做了不少的公益之事。他深器勤耕学子,扶持城府少孤且时常挑灯夜读至五更的黄朝英考中举人,并将自己的女儿许配与他成家,其官至粤东高州府知府,在黎平被传为美谈。周九龄逝世后,按他的遗愿葬于黎平城郊万福山,因此山带有“福”字,可见他对福建有着深情厚意。明王朝封赠他为大(亚)中大夫,配易氏封宜人,其父周文清以子贵,封赠为亚中大夫,母徐氏封太宜人。黎平府城人、南明兵部尚书何腾蛟在《诰封大(亚)中大夫周公墓志铭》中写道:“其仕也,鸣琴开邑,苗贼潜踪。坐镇永腾,多囚授首。以功升滇之鹤庆,民歌士舞,善政炳烺。及迁伺之盐宪,而公则坚卧东山矣,宦无长物,仅给饔飧,分甘赡族,捐资享祖。生平和而介、正而清。一字不入公门,细行不落簧齿。乡饮上宾,誉遍里巷。至易箐之日,危坐四十日,不倚床笫,不事房帏,叮咛诸子,守分母守,视分斋卖,复有霄壤。至今思之,犹行文凛凛有生气。”对周九龄立德、为官、做人、文风给予高度的评价,他被后人树为乡贤楷范。

--> 2021-11-29 1 1 黔东南日报 c174201.html 1 明封大中大夫周九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