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11月29日

千里支教 桃李芬芳

—— 记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於潜教育辅导站退休教师陈国平

○ 通讯员 杨羚艺 杨剑

初冬的清晨,校园里还笼罩着一层朦胧雾气。“银发”校长陈国平早早地来到了榕江县古州镇中心校,他总是最早进入校园的老师之一,到校后立即对校园进行检查,督促值日教师到岗到位后,去校门口热情地迎接学生上学。寒来暑往,从不间断。

今年62岁的陈国平,是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於潜教育辅导站的退休老师,已经从教42年,担任校长达26年,是一位有着28年党龄的党员教师。

2020年9月,他积极响应国家“银龄计划”退休教育人才到贫困山区支教的号召,从杭州跨越千里来到榕江县古州镇中心校担任校长,用自己的余热,帮助学生们成长成才。

“我到了学校以后,发现学生们有些行为习惯并不好,吼叫、推搡、拥挤的不文明现象还是普遍存在,教书育人,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美好品德,所以我从帮助学生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入手,大力推行养正教育。”陈国平向笔者介绍开展“养正教育”的初心。

经过深入调研和集体研究,陈国平牵头在全校推行“养正教育”,要求学生从小树立远大志向;自觉遵守学校校纪校规,做到课间不打闹、上下楼梯靠右行、进出校门要排队等,同时,以“国学教育”为抓手,组织学生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大力开展学校体育赛事,加强学生体质训练,积极构建“明志”“毓德”“滋智”“健体”“导行”五位一体的特色育人体系,引导全体学生向正、向美、向善发展。

“向课堂要质量。”是陈国平一以贯之的教学理念,他将东部发达地区先进的校园管理模式与古州镇中心校实际相结合,积极探索“思本课堂·问题导学”教育模式,倡导教师按照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的育人模式,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产生新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习得方法,训练能力,优化思维,切实转变了学校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

为提升学校教师的专业水平,陈国平以学校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师为核心,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力,开设“智汇学堂”,设立教师图书阅览室,开展读书、论坛、赛课、岗位练兵、青蓝组合,师徒结对等方式,着力提升打造一批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博学专业知识、高超教学技能的教师团队。

目前,古州镇中心校开展赛课12次、岗位练兵16次,组成16个师徒帮带小组,覆盖中青年教师76人。为了扩展青年教师眼界,他积极对接杭州市优质学校,先后带领古州镇中心校24名骨干教师到杭州晨曦小学、衣锦小学、青山一小等11所优质学校开展经验交流,学习东部地区学校教师的班级管理经验、先进的教学理念,助力教师专业水平提升。

离家辛勤育人梦,天下繁花桃李红。这次千里援榕支教之旅是陈国平教育生涯中的圆梦之旅,支教一年来,年逾花甲的陈国平以自己所能把爱和知识的种子撒在孩子们心里,在古州镇中心校探索实施东部地区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培育本地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陈国平不忘初心,身体力行以教育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让大山里的孩子用知识改变命运。

--> 2021-11-29 —— 记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於潜教育辅导站退休教师陈国平 1 1 黔东南日报 c174208.html 1 千里支教 桃李芬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