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11月30日

龙泉镇卡拉村:

青山绿水间 农家日子甜

本报讯 (通讯员 魏艳铃 龙雪) 丹寨县龙泉镇卡拉村,是一个苗族聚居的民族村寨,距离县城3公里。近年来,当地因地制宜,利用地域和生态资源优势,动员当地群众修建农家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走进卡拉村,笔者看到,道路两旁绿树成荫,硬化的水泥路通往家家户户,原本破旧的房屋全部粉刷一新,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感受乡野之趣。村民王立银的农家乐不断有游客光临,一家人忙着接待游客。

“现在我们卡拉村发展好了,来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以前我们都需要出去打工,不能在家陪孩子,现在可以依靠经营农家乐来增加收入。”村民王立银高兴地说。

就在几年前卡拉村还是另一番景象,这里大部分村民选择外出务工,村寨变成了“空壳村”。要摆脱贫困,得先拔穷根,卡拉村第一步就解决村容村貌问题。村里依照山形地貌,统一规划房屋、庭院、道路,将房前屋后、荒山废地全部加以利用。

“我们村容村貌改变了,村民环境卫生意识提高了,还有家庭卫生也搞好了,我们路灯也装了,每家每户的庭院都有花。以前村里的房子破破烂烂,后来该修复的已经修复,现在我们村里基本没有一家危房,全部都修缮一新。”村党支部书记杨罗金告诉笔者。

村子富不富,要看发展路。卡拉村资源条件相对较好,离县城近,地多且平,适合发展旅游业。为了引导大家积极发展产业,村里由党员干部带头发展,依托田园和山水,按照农文旅融合的发展思路,打造鸟笼、蜡染、农家乐等多个特色产业。

“以前我们制作鸟笼,要等到赶集的时候,才挑到集市上去卖,一天也卖不出多少,收入也不理想。现在游客都到我们家里来买,还可以参观、体验,他们学做完鸟笼后就可以自己买走,这也增加了我们的收入。”村民王秋正在自家的鸟笼体验馆里向笔者介绍。

2016年底,卡拉村脱贫摘帽。2020年以来,卡拉村乡村旅游直接吸纳就业人数约200人,带动受益农户50余户,该村村民人均年收入达1万元,昔日穷山村变身为旅游景点,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卡拉村未来五年的规划是把鸟笼、刺绣、织布等现有的非遗文化进一步融合提升,充分利用国春银饰、蜡染等非遗文化资源,把卡拉打造成农文旅为一体的非遗文化村,让农户增收。”杨罗金介绍。

如今,丹寨县依托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着力构建“点、线、带、面”相结合的全域乡村旅游新格局,推动乡村旅游提档升级,有效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 2021-11-30 龙泉镇卡拉村: 1 1 黔东南日报 c174376.html 1 青山绿水间 农家日子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