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12月02日

通过树品牌、强基地、壮产业、拓销路,频频打出“组合拳”,坝芒布依族乡的特色产业发展风生水起,沃野流金——

坝芒是个好地方 冷凉蔬菜产业好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田清 姚宁 顾慧明 杨光能

初冬时节,走进麻江县坝芒布依族乡,连绵的沃野坝区,成片的温室大棚鳞次栉比,冬日的暖阳熠熠生辉,将田野里脆嫩欲滴的蔬果装点得绿意盈盈,一派丰收、祥和、繁荣的美景。

坝河村的芥菜、白菜沾着露珠儿,显得格外水灵;乐坪村的林下蜂蜜迎来收割季,经线上线下推广销售到全国各地;水城村的圣女果压弯了枝头,等待着采摘上市……近几年来,坝芒乡党委、政府一届接着一届干,大力发展高山冷凉蔬菜、生态畜牧、林下经济三大特色产业,不断提高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水平。通过树品牌、强基地、壮产业、拓销路,频频打出“组合拳”,特色产业发展风生水起,沃野流金。

一座座钢架大棚立于田间地头、一处处生产场地热火朝天、一张张笑脸如花般绽放……

树品牌:成为贵州两个高山冷凉蔬菜产区之一

冬日阳光透过淡薄的云层,照耀在坝河村千亩大坝上。

连日来,坝河的蔬菜基地格外热闹,一棵棵圆润饱满的大白菜在硬化的机耕道上整齐摆放,收购的小货车停在一旁,村民刘兴美正和丈夫一起分拣、装袋、打包。

“大姐,菜价又涨了吧?”坝芒乡党政办主任杨旺益,向笑容满面的刘兴美打着招呼。

“是啊!白菜现在卖到五角钱一公斤了。”刘兴美兴奋地说,“我的菜品质好、有卖相。”

忙碌的打包销售场旁,就是一片片硕果累累的白菜地,一棵棵菜心包得严实,清香飘散开来。

从一年一季到四季轮作,从小小菜园子到千亩蔬菜基地,坝芒的高山冷凉蔬菜已经从一个地方品种,发展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品牌产业。

坝芒乡位于老蛇冲州级自然保护区、三个省级森林公园核心区,是重安江、清水江支流水源地保护区,是多个生态红线的叠加区,平均海拔1300米,属亚热带温湿气候区,森林覆盖率高。

坝芒乡的坝区面积达8170多亩,是麻江最大的连片坝区。由于海拔高、气候凉爽、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生态良好,特别适宜发展冷凉蔬菜。

“优良的环境孕育了坝芒高山冷凉蔬菜独特的品质。”随行的乡党委书记潘皇林,指着一望无际的大坝告诉记者,“坝芒高山冷凉蔬菜上市相对较晚,正好与海拔低地区蔬菜的大量上市错开,具有良好的销售档期,利于顺畅销售。”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坝芒乡党委、政府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依托独特的自然生态优势,将高山冷凉蔬菜产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助推脱贫攻坚的重要产业来抓。

他们以“产业+”发展思路,将工作中心、重心放在产业结构优化、提升亩产值上,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务工等形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蔬菜产业规模化发展。

到目前,坝芒乡今年共完成高山冷凉蔬菜种植2.6万亩,累计生产蔬菜58563吨,产值22840万元,平均亩产值8780元;共完成林下养鸡18000羽、林下养蜂1500箱、稻田养鱼3000亩;全乡现有茶叶基地1555亩、水果基地1227亩。

如今,坝芒乡已成为贵州省两个高山冷凉蔬菜产区之一。已建成以选种、育苗、种植、销售为一体的冷凉蔬菜产业链,生产的蔬菜质地脆嫩、肉厚纤维少、内含物丰富,产品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喜爱。

每天,西洋菜、龙须菜、茄子等时令蔬菜源源不断销往全国各地,冷凉蔬菜产业逐渐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新动能”。

强基地:建成3个千亩蔬菜种植示范基地

眼下,正是发放莴笋苗的季节,在水城村高标准育苗基地里,有的村民正严格按移栽标准取苗,有的小心翼翼把一筐筐装好的“宝贝”往车上送。

近年来,水城村坚持党建引领,紧盯蔬菜产业目标,通过“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因地制宜构建“一村一品”产业布局,示范带动群众发展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截至目前,该村流转土地1900余亩,种植蔬菜3750亩,培育50亩以上种植大户9个,利益联结群众670户。

水城村规模化产业发展,只是坝芒乡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产业兴旺的一个缩影。

坝芒乡蔬菜种植由来已久,其境内三大坝区8000余亩的平坦土地,为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资源条件。但是,产业发展之初,存在“样样都有,样样都不成规模”的“小、散、弱”等状况。

“都是想种什么就种什么,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不强,产业发展遇到‘瓶颈’,农民增收渠道单一。”坝芒乡人大主席封贵说。

基地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没有一定规模的基地,产业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建强产业发展基地,迫在眉睫!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综合考虑区位优势、自然条件、产业基础因素,坝芒乡以村级合作社牵头,采取土地合作社统一流转、合同合作社统一签订、保险合作社统一缴纳、政策合作社统一兑付等措施整合土地资源,累计投入1686.45万元资金,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利基础、坝区配套等基础设施建设,流转村民的零碎土地5000余亩发展现代农业,先后建立辣椒种植核心区2个、茄子种植核心区2个,黄瓜、西洋菜、龙须菜种植核心区各1个,茄子、黄瓜、辣椒已分别建成千亩蔬菜产业基地。

在规模化种植上,建立乐坪村粮油基地、水城村西洋菜种植基地、水城村茄子种植基地、坝河村黄瓜种植基地、坝河村鲜食玉米种植基地、坝河村辣椒种植基地、栗木村鲜食玉米种植基地、栗木村龙须菜种植基地等8个100亩以上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基本形成区域内蔬菜单品集约化种植。

这一串串数据,一项项成果,见证了坝芒乡发展特色农业的足迹。如今,该乡特色农业实现了规模化有效转变,特色农业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壮产业:高科技蔬菜示范园拔地而起

产业基地建起来了,产业规模也上来了,如何进一步推动农业提质增效?

坝芒乡党委、政府认为,要想壮大产业、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必须建立一支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培养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我们把培育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加快农业提质增效的‘助推器’。”乡长罗先雨说。

近几年来,坝芒乡组织大小培训500余场次,培训农民2万余人次,引导、组织2165人参与蔬菜种植,组建了14个产业合作社,其中9个为蔬菜产业合作社,吸引绿之源、至杰农业、海特农业、惠农兴邦等省内外龙头企业前来投资从事蔬菜种植、加工、销售,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作为三条江河的发源地,坝芒是全县冷阴烂锈田分布最多的乡镇。这些烂锈田,曾被当地人视为“鸡肋”,但却成了广东西洋菜种植大户吴庆强的“致富田”。

2019年,一个巧合的机遇,吴庆强来到坝芒乡考察,发现这里的气候、土壤等非常适宜种植在粤港澳深受欢迎的西洋菜。

于是,他在坝芒流转了513亩烂锈田,专门进行西洋菜种植。

“坝芒种出来的西洋菜脆爽清甜,品质比广东那边的好得多,蔬菜运过去,商贩都优先选择贵州菜。”吴庆强说,他的下一个目标,就是扩大种植规模,打造麻江县千亩西洋菜种植基地。

2020年3月,728亩高科技蔬菜示范园在水城村拔地而起。其中,温室大棚90亩,露天核心试验种植区106亩,露天核心示范种植区532亩。园区具备生产、研发、示范、采摘体验功能为一体,重点进行高科技种子研发,利用自动水肥一体化、无土栽培等先进农业种植技术,引领农业升级转型。

今年以来,高科技蔬菜示范园每天生产销售各类蔬菜50余吨,销往广州、深圳、南宁、重庆等地,带动群众以入股分红或务工的方式实现增收致富。

拓销路:冷凉蔬菜实现“西菜东送”

西洋菜直销广州、芥菜直销广西、圣女果直销重庆……

“每隔两天就要发近一万公斤到广州去,晚上都在加班收菜。”水城村村支书罗传彬说话的间隙,不时有村民将一筐筐新摘下的芥菜送来。

自村里蔬菜采收以来,罗传彬忙得不可开交,帮村民收菜、给蔬菜做冷藏、东奔西走联系客户。

罗传彬,既是水城村村支书,也是村里的蔬菜经纪人。近年来,他通过畅通蔬菜销售渠道,带动水城村蔬菜种植规模从零星发展到2000余亩,种植户达200余户。

近几年来,坝芒乡通过组织各种植主体赴外地考察蔬菜市场,不断为他们引荐蔬菜销售企业,以政策奖励形式鼓励自行销售。同时,积极引进外省蔬菜种植大户落户,依托其成熟的栽种技术和稳定的销售渠道,蔬菜畅销省内外多地。

“我们始终将农民作为产业主体,注重新型农村职业经纪人培育,从育苗技术到产出销售,帮助农户打消关键环节的顾虑,引导农民参与蔬菜产业种植。”坝芒乡副乡长陈勇说。

最近,正是坝河村芥菜、红菜薹、白菜的丰收季,预计将给村里带来近30万元的收入。

“今年栽种的红菜薹都是从广东引进的新品种,防病害能力强、品质好,订单早就排满了,价格还比市场上同类蔬菜高。”早在红菜薹下种之前,坝河村的蔬菜经纪人罗先华就与广东的客商签订了订单。

今年,坝河村共签订了1095亩的蔬菜种植订单,近300余户农户预计户均增收万元。

到目前,坝芒乡共与省内外20余家蔬菜中介商建立长期购销诚信联络网,培育本土蔬菜经纪人14名。

这些经纪人,一头连接着农户,一头连接着市场。今年以来,经纪人充分发挥中介的作用,穿针引线发展订单蔬菜种植6000多亩,主要销往广东、广西、贵阳、都匀、凯里等地,产值达2961万元,坝芒高山冷凉蔬菜真正实现了“西菜东送”。

--> 2021-12-02 通过树品牌、强基地、壮产业、拓销路,频频打出“组合拳”,坝芒布依族乡的特色产业发展风生水起,沃野流金—— 1 1 黔东南日报 c174496.html 1 坝芒是个好地方 冷凉蔬菜产业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