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12月03日

旁海镇:

科学种植鼓腰包 姜农丰收忙采收

本报讯(通讯员 姚伊琛) 近期,旁海镇的田间地头呈现一派繁忙景象,姜农在冬日暖阳下忙着采收生姜。据初步估计,今年旁海镇产值超3000万元,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

在旁海镇生姜绿色高效种植示范基地,郁郁葱葱的姜苗长势喜人,一股鲜姜特有的辛香味扑鼻而来,沁人心脾。

旁海镇产出的生姜辛辣味较浓,水分少,姜油含量高,在20世纪80年代入选了全国地域特色农产品普查备案名录,更在2020年4月以旁海生姜申报的“凯里生姜”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更加增强了“姜村蒜寨”美誉度,但镇级技术指导能力有限,旁海生姜亩产量提不高,成了旁海镇党委政府发展壮大生姜产业、提升村民增收致富的一道难题。

为大力发展既有食用价值又有药用价值的生姜种植,用好这一增收致富宝贝,旁海镇在上级各部门的支持下,成功与黔东南州农业科学院及凯里市科技服务中心签订《凯里市农特产品品牌培育及产业化应用研究项目实施合作协议》,积极邀请各级农业专家实地送“技”进田,组织镇级农技人员定期实地指导,解决姜农在种植、管理、储藏等环节的技术问题,为姜农提供技术支持,严把生姜种植关,不断助力提升生姜亩产量。

同时,通过鼓励种植大户流转闲置土地、积极动员群众种植,扩大生姜种植面积,增加产量,并依托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与合作社、种植大户联合进行销售,充分调动起了村民生姜种植的积极性。

“2019年,在镇党委政府的鼓励下,我在白云村流转了150亩的土地,成立了生姜绿色高效种植基地,形成了以生姜为主,以酸系经济作物、蔬果为辅的农业产业结构。在科学种植技术护航和国家地理标志品牌的影响下,今年长势好的生姜单株产量可达1.5公斤,经专家测产,亩产量达2000余公斤,比往年产量有一定提升。”旁海镇生姜绿色高效种植示范基地负责人杨世英高兴地介绍说。

--> 2021-12-03 旁海镇: 1 1 黔东南日报 c174621.html 1 科学种植鼓腰包 姜农丰收忙采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