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12月04日

杨秀刚石玉锡作品研讨会在凯里召开

本报讯 (记者 潘兴盛) 近日,贵州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和黔东南州文联联合在凯里举办杨秀刚、石玉锡作品研讨会。我省著名文艺评论家杜国景、贵州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颜同林、贵州中国现当代文学学会会长谢廷秋,贵州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李晶、朱永富和州文联领导,以及我州部分作家、文艺评论家40余人了参加研讨会。

杨秀刚、石玉锡是我州近些年来创作势头强劲的侗族作家,都出生于黔东南北部侗族地区,以创作小说为主,近几年各自在长篇小说和中短篇小说创作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杨秀刚,1963年出生于天柱县,中国作协会员,黔东南州文联作协副主席。发表中短篇小说多篇,多次获征文奖。2015年以来,出版长篇小说《桃湾村的几个爷们》《一个人的族长》《芦笙不仅仅为你吹响》及文化散文集《亲近一条河》等5部。

石玉锡,1964年出生于锦屏县,贵州省作协会员,黔东南州文联作协副主席。长期致力于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多部。先后出版长篇小说《竹影》《高坡佬》《逃汉》《半边人》,中短篇小说集《金桂》等共7部,先后获得贵州省金桂文学奖,黔东南州政府文艺奖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杨秀刚、石玉锡在研讨会上分别介绍了自己的创作情况和创作感想。

出席研讨会的评论家都提交了论文,并作现场发言,对两位作家的小说创作进行了深入的评析。

评论家颜同林、王太军在评论中说道:“贵州侗族作家石玉锡、杨秀刚的小说创作聚焦贵州黔东南的侗族地区,书写当下侗族人的生活状况和生存境遇,描绘出迥异于中原的少数民族乡土景观,呈现了风格独特的侗乡风情和审美风尚。面临当下侗乡社会的嬗变,尤其是侗乡民众价值观念和道德取向的流变所造成的传统乡村伦理失序局面,石玉锡、杨秀刚的作品表现出类似主题,即找回传统的伦理秩序和道德方式,承续维系乡村和谐的侗族精神原乡。”颜同林在发言中还说道:“他们写当地的这些生活人情,写当地的自然风光,写当地的人情风俗,这都是最有特色的,各方面特征也很鲜明,放在全国来看,我认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一定要有文化自信,地方的自觉。”

州文联主席李文明在研讨会总结发言中说:“黔东南文学理论知识相对薄弱,今天我们对杨秀刚和石玉锡两位作家的小说进行研究讨论,对进一步提升黔东南文学创作的水平和质量有着重要意义。通过专家们的点评,对两位作家,还有参会的其他作家有一个点拨、提高,让我们的作家认识到自己的创作还存在哪些问题,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

--> 2021-12-04 1 1 黔东南日报 c174680.html 1 杨秀刚石玉锡作品研讨会在凯里召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