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12月04日

建行黔东南州分行:

劳动者港湾 “针”暖人心

本报讯 (记者 罗亮明) “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床描,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一针一线穿梭,三三两两的苗族绣娘坐在一起边聊天边刺绣,这样的风景在建行黔东南州分行营业部的劳动者港湾经常可以见到。

劳动者港湾是建行推出的惠民服务品牌,是总行为落实履行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助力解决社会的痛点难点,面向基层劳动者、老弱病残孕与其他有需要帮助的社会公众,提供贴心的服务,使来到建行的每一个人都能体会到家一般的温暖。

建行黔东南州分行营业部通过“劳动者港湾+”,在劳动者港湾内统一配备了饮水机、休息桌椅、免费WIFI、手机充电器、老花镜、轮椅、拐杖、复印机、助盲卡等基础设施;雨具、急救箱等应急设施;开放的卫生间、母婴室、婴儿车等便民设施。同时港湾还提供走失儿童关怀、方言服务、普惠金融知识宣讲、公众教育书籍等服务。切实为来到港湾的每一位打造“累了能歇脚,渴了能喝水,没电能充电,饭凉能加热”的温馨场所。

在黔东南有着这样一种技术,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有这么一群人不断练习这样一种技术;有这么一个地方,每次都能为这群人提供温暖的港湾。这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技术叫作苗绣,不断练习做着苗绣的这群人叫绣娘,为绣娘提供温暖的港湾就是黔东南州分行营业部。在推进网点服务资源的过程中,建行黔东南州分行打造了独属于自己的服务民生新品牌“劳动者港湾+绣娘文化”。

以前绣娘们在街上的一角,边聊天边坐等有需求的客户,风吹日晒,没有遮蔽的地方,如果遇到下雨天,她们就不能出门,只能在家里帮忙。其实,绣娘们是利用自己会的苗绣技艺来贴补家用,赚取日常的生活费。有客人来缝补的时候,便为客人缝补,没有客人时,她们便飞针走线地在绣着各式各样的东西,有衣服、背带等等。

现在有了建行的劳动者港湾,绣娘们再也不用害怕风吹日晒,也不用怕下雨。因为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只要你来,我们热烈欢迎,暖心服务。同时,绣娘们在劳动者港湾,通过建行的平台,可以对外宣传黔东南的苗绣,进一步提高苗绣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人来了解和宣传这一非物质文化传承。为了有效、持续地延伸这一特色,在州分行渠道部的牵头下,营业部开展了“周一特色”活动,即每周一对前来网点进行缝补的绣娘赠送小礼品,并给她们普及相关金融业务,借以提高她们的金融知识。

让城市里的每一个人都能在疲倦、无助的时候有一个温暖的地方,这是建行“劳动者港湾”的初心。回归服务社会,为国家解决社会的痛点难点问题贡献一份力量,这是建行“劳动者港湾”的使命。

--> 2021-12-04 建行黔东南州分行: 1 1 黔东南日报 c174684.html 1 劳动者港湾 “针”暖人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