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潘湘春 黎北平
自2019年被列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市)以来,凯里市按照“一个目标、四个定位、五项工作、三个到位、提升六个能力”的总要求和省、州的部署,紧紧围绕“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这一主线,坚持“创新引领、共建共享”的工作理念,打造“知行凯里、志愿黔行”志愿服务品牌,探索“五单模式”志愿服务形式,面向群众常态化开展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有效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真正让党的声音响在基层,让党的温暖热在基层。
群众在哪里,宣讲就到哪里。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是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首要任务之一。在凯棠镇梅香村,凯里市妇联以“百名巾帼大宣讲”暨“巾帼榜样故事宣讲进农村活动”这一主题宣讲形式,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广大的妇女和家庭,见贤思齐,争当先进 。宣讲中凯里市上马石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致富带头人杨美为苗族妇女们讲述了自己从一名打工妹到致富带头人转变的感人故事,鼓励大家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最前沿,凝聚巾帼力量,彰显时代担当。
两年来,全市各主题鲜明的宣讲活动一直在持续,按照“学员点单、讲师配菜”的方式,进行“菜单式”宣讲,切实增强理论宣讲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理论水平和科学思维能力。
凯里市还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常态化、精准化、品牌化等方面不断推陈出新,推出“群众点单、政府买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文明实践 “五单”模式,精准满足群众精神文化与生产生活需求。在洗马河街道通过“码上办”平台,辖区居民只需点击进入,填写姓名,电话,微心愿即可完成问题反映,极大畅通了群众反映诉求和街道社区为民服务的渠道。街道也按照党史学习教育工作部署,每周三定期开展一次“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组织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以随机上门走访等形式,主动发现并解决群众身边事。
洗马河街道党工委书记 吴丹告诉记者,街道采取1+5+N的模式来实现群众微心愿 ,以街道为中心,五个社区村居为支撑 ,多个部门协作及街道负责统一的接单 、派单,五个社区村居负责接受任务派人处理,涉及多部门的配合处理,此外,街道与州市各企事业单位也签订了志愿服务合作协议,整合资源,共同帮助群众实现微心愿。
结合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各文明实践站所还积极开展多姿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全市群众点单12000余次,举办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3000余场, 服务群众10余万人次,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1339件,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此外,凯里市积极开拓思维,把阵地建到村居。在农村,结合苗族的芦笙文化,修建了芦笙场;在社区,结合居民的生活需要,搭建了社区舞蹈室、书画与美术室、健身广场等文化活动平台。今年,凯里市清泉社区、杭州路社区、上马石社区、大桥路社区等4个移民搬迁安置点“蓝房子”公益图书馆已打造完毕并投入使用。图书馆内整齐陈列的书籍,舒适的板凳,为小区的孩子们营造了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这里也会定期举行朗诵和表演等活动。
凯里市上马石社区社工时宏瑟介绍,小区的少年儿童每一周就会有一节的公开课,小朋友就是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作业完成的情况下就来到课堂,然后老师会定期进行相应的一个主题 一个故事性的一个演绎讲解。
如今的凯里市,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和志愿者服务队犹如红色“坐标”,与改善民生的进程同频共振,与乡村振兴目标合拍相应,移风易俗渐成共识,崇德向善蔚然成风,为文明城市创建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