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12月05日

“劳苦”还要“功高”

○ 鲁庸兴

时下,一些干部在评价自己时常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一旦得不到提升或晋职,往往牢骚满腹、消极懈怠。这既反映出他们浮躁的心态,也暴露出他们思想上缺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一场足球赛,球员们积极拼抢、组织进攻,目标在于赢得比赛;如果跑得起劲却跑不到位、挥汗如雨却进不了球,“苦劳”也就打了折扣。同样,干工作无论付出多少辛劳,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解决问题;如果“只开花,不结果”,辛苦的价值也会打上问号。

现实中一些人误把“劳苦”和“功高”画上了等号。有的使蛮力、简单重复,不讲究方法,尽做无用功;有的唱功好、做功差,忙不到点上,拖累了同事;有的熬时间、混日子,自以为坚守岗位,实则碌碌无为;有的打“勤奋球”,通宵达旦、废寝忘食,只为在领导面前刷“存在感”……凡此种种,凌空蹈虚、沽名钓誉,本质上也是一种形式主义。这样的“苦劳”再多,也难成“功劳”。不分轻重、抓而不实、庸碌无功,这类“不正确的努力”越多,越容易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越容易影响党风政风。事实上,工作绝不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二选一”关系。“功劳”是在工作中做出了成绩,获得了效益;“苦劳”只是表明在工作中出了力,却不一定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苦劳”既不能代表“功劳”,更不能体现能力。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单凭结果论成败。在深化改革的路途上,处处有险滩和礁石,难免出现坎坷甚至停滞。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危害,并不亚于粉饰庸碌、劳而无功。因此,既要涵养“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也要树立“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而且,有的“苦劳”为成功积蓄了养料,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功劳”。

功劳是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人干出来的, 正确面对荣誉和职位,干部应该摒弃“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思想,多在踏实干事追求实绩上用功,不能以“苦”邀功,失去党员干部的本分和本色。同时,要增强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始终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创造出经得起人民、历史检验的成绩。

--> 2021-12-05 1 1 黔东南日报 c174719.html 1 “劳苦”还要“功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