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12月07日

传承红色文化 助推乡村振兴

—— 台江县岗党略村打造红色美丽村庄试点纪实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道东 通讯员 张美航

“我们现在做的事情就是用党的红色历史教育当地农民,增强群众的荣誉感,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好红色美丽乡村。”12月3日,记者到台江县施洞镇采访时,台江县施洞镇岗党略村第一书记林小凡说。

施洞镇岗党略村(偏寨)是红军转战苗疆、横渡清水江进军黔北的重要通道,是党和红军执行民族政策的重要一站,1929年,中共凯里党小组就来到台江开展革命活动。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两次经过台江,第一次为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的红六军团经过锦屏县、剑河县,进入台江县境内;第二次为同年12月24日,毛泽东等率中央军委纵队即右路纵队主力由剑河的南脚经展架、革东、大稿午、八郎、宝贡、新寨、平兴,于12月26日到达偏寨、施洞口一带,红军总政治部在岗党略村驻扎,这天毛泽东刚好41岁,具有特殊纪念意义。

岗党略村红色资源丰富,现存有较丰富的革命遗址、文物和史料,现存军委纵队驻地旧址、红军渡口、红军路等革命遗址,马鞍、马灯、红军标语等革命文物。

红军长征过台江时军爱民、民拥军的故事流传至今。保护革命遗址,加强党员干部党史教育和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用光辉历史涵养初心使命,用红色文化赓续精神谱系,用信仰之光谱写时代华章,既是传承红色文化的需要,也是弘扬老一辈革命精神的需要。

台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将施洞镇岗党略村(偏寨)红色美丽村庄建设作为今年一项重大政治任务。

“我们在成立试点建设领导小组和项目建设指挥部的基础上,及时组建台江县施洞镇偏寨村红色美丽村庄及特色田园乡村项目现场指挥部,并成立基层组织建设、文物史料收集保护等6个工作专班,县委副书记任项目现场指挥部指挥长,组织部长和一名分管副县长任副指挥长,从发改、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抽调人员实地蹲驻、现场办公,形成工作合力。”台江县有关负责人说。

目前,施洞镇实施项目为33个,总投资为2413万元,通过项目资金整合,现已整合到位资金2585.85万元。截至目前,已完成项目建设6个,正在施工23个,剩余4个项目正在陆续开工中,今年年底前基本完成,明年3月底前完成扫尾工作。

台江县还邀请专家、离退休干部、文联成员、民间文史爱好者等,走访烈士及幸存者后人,收集整理红色史料34份、红军过苗疆小故事38个,红军转战台江史实地图4张,收集遗物93件。

施洞古镇历史悠久,施洞在古代是连接清水江上下游的重要驿站和渡口,最繁荣的时候这里百舸争流、过尽千帆,是黔东南重要的码头。镇内苗族特色蜚声海内,中国苗族姊妹节、独木龙舟节、苗族飞歌、苗绣、苗族银饰锻造技艺等台江县1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岗党略村均有传承,有以党的十九大代表、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吴水根,省级非遗传承人张志英为代表的银饰刺绣个体经营户150余户。2018年中国苗族姊妹节暨黔东南州第八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这里开幕;有清朝和民国时期所建设的“八大窨子屋”“两湖会馆”“张伯修公馆”“苏元春公馆”等文化古迹,而偏寨村紧邻古镇核心区,是古镇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存徽派古建筑达20多处;绿色生态环境优美,清水江如同一条玉带绕村而过,河水碧绿、山峰翠绿,山水相依,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田园风光美不胜收。交汇成集红色文化、苗族特色、古镇古色、绿色生态于一身的独特村庄。

岗党略村采取“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大力发展千亩林下养鸡,每年养鸡6.4万羽,2020年实现分红21万元,成为全县林下养殖的精品示范基地。2020年,通过各级各部门帮扶、广大干部群众自身努力,岗党略村顺利实现了脱贫摘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了脱贫。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岗党略村曾经创造出辉煌的历史,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岗党略健全完善在村党组织领导下,以村民自治为基础的村级治理机制,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将施洞镇偏寨村列为2021年建设试点村,施洞镇党委政府以及岗党略村人民群众对建设红色美丽村庄的意愿强烈。相信不久的未来,岗党略村将会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我们眼前。

--> 2021-12-07 —— 台江县岗党略村打造红色美丽村庄试点纪实 1 1 黔东南日报 c174766.html 1 传承红色文化 助推乡村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