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张 威 杨荣富
“十三五”以来,天柱县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全力以赴围绕“四新”抓“四化”,通过改革创新,破除发展瓶颈,激发发展潜能。
天柱县立足资源禀赋,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着力培育钡化工首位产业,贵州宏泰一期工程已全面建成投产,成功跻身省“十大千亿级”现代化重工业重点工业企业,另外还启动了中大矿业、晶盛实业等8个项目技改,完成投资3100万元。在发展的五年中,天柱县工业园区被评审为省级特色工业园区,入园企业达76家,完成了“千企改造”25户,贵州联合润农、恒生源、同源中药等建成投产,累计完成工业产值48.09亿元。
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天柱县全力抓好城镇“三改”工作,扎实推进棚户区改造建设、老旧小区改造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建设,建成棚户区安置房428套,完成老旧小区改造438户,背街小巷改造11条,修复路面1.96万平方千米,新增停车位682个,提质改造县乡道路235公里,完成危桥改造79座,同时建成了G242重要国省干线,沟通内外,新增5G基站100个,实现移动5G“乡乡通”。
目前城区面积扩增至17.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从2016年的38.06%提升至51%。扩面积也要扩开放、增韵味,近年来天柱县不断提升城市开放程度,成功创建了“省级文明县城”,入选“2021中国夜经济繁荣百佳县市”。农村也旧貌换新颜,人居环境显著提升,远口镇成功入列全国重点镇、全国卫生乡镇和全省100个示范小城镇,高酿镇地良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新增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国家级4个、省级21个。
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天柱县不断推进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现代化,围绕“五个三”做大做强生态鸡产业,成功打造百万羽土地养殖基地4个,年出栏达1180万羽。
围绕“四个转变”打造省级油茶产业示范县,新造油茶林3万亩,油茶低产林改造4.5万亩,建成万亩林下经济产业示范园,油茶种植达38万亩。
天柱县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药材、油茶等特色优势种植业以及生猪、肉牛、家禽等畜牧业蓬勃发展。同时还打造了万亩示范坝区2个、500亩示范坝区14个,累计种植辣椒12.29万亩、烤烟3.36万亩、精品水果25.9万亩,坝区综合年产值5.6亿元,坝区产业提质增效明显。
农村产权制度和农业产业革命工作稳步推进,“三变”改革、商事改革成效明显,完成土地确权37.5万亩、颁证8.1万本,创新发行“生态股”,开启绿色致富新篇章,推行合约食堂,树文明乡风。
在旅游产业化发展进程中,天柱县全力推进三十里水景长廊、三门塘景区建设,成功承办黔东南州第十二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如今,三门塘“家风”研学教育基地建设持续推进,4A级景区创建工作稳步开展,甘溪功夫村庄和三十里水景长廊,通过了国家3A级景区景观质量评审。
过去五年,天柱县不断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建设远口豆品小镇、邦洞特色工贸小镇等特色小镇,发展“天柱血浆鸭”“油茶鸡”等特色美食,同时利用自身资源禀赋,积极打造乡村旅游新业态,中国传统村落、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升级换新,吸引着八方来客。
过去五年,天柱县机构改革全面完成,行政单位从49个调整为36个,“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县级权力事项调整为3164项。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大限度降低企业物流、融资、用能等成本,帮助民营企业融化市场的“冰山”、削低融资的“高山”、跨越转型的“火山”。完成了行政审批“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就近办”改革,办理多证合一营业执照15865户,取消行政审批事项62项,办理时限缩减87.4%,同时还创建了“贵商智慧服务云平台”,吸引162家民营企业入驻,18家企业通过平台获取综合授信1248.55万元,累计完成民间投资130亿元,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61%,着力打造“贵人服务·柱立办”品牌,做好企业“贵人”服务,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2万户,累计减免企业税费6.4亿元,通过做好高效优质服务的“加法”、简政放权的“减法”、创新驱动的“乘法”、降低成本的“除法”,持续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同时组建县工投公司、县擎天城投公司、县农投公司三大县级国有企业,引进投产贵州联合润农、恒生源等企业项目166个,累计到位资金181.5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