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施萱) 近年来,施秉县聚焦聚力职业技能培训,以“培训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片”为目标,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切实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和求职创业能力,助推城乡劳动者稳定就业、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
“普及式”培训提“质”。聚焦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低、就业技能单一、培训就业意愿不强、“等靠要”思想等问题,开展“新农村新生活”“争做文明新市民”等感恩励志教育活动,汇聚组织、人社、农业农村、教育、工信和商务、卫健、乡村振兴等20余个部门资源,充分利用各部门高级技术人才,引进教育培训机构,打造“公+民”培训师资队伍,形成多行业、多领域的综合教育培训体系开展专业培训,提升群众综合素质。遴选确定定点培训构14家,实训基地1个,开展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培训6500人次。
“菜单式”培训提“效”。建立劳动力培训数据库,通过在各乡镇设置培训报名点、招聘会现场和“人事人才网”报名登记等方式,收集农村劳动力培训需求和意愿,分类登记建立培训台账。建立通过数据分析,列出培训“菜单”,群众根据技能需求“点菜”,培训机构按需“开席”的培训模式。将培训任务与培训项目、培训内容、培训对象紧密结合,因人施教,靶向培训,促进脱贫劳动力就业创业。组建农民全员培训专班,包含SYB创业、网创培训、焊工、电工、中式烹调师和种养殖等技能培训内容,专项服务脱贫劳动力。举办农民全员培训156期6500人次,易地搬迁劳动力480人次。
“订单式”培训提“能”。以劳务输出作为重要抓手,为脱贫劳动力提供“保姆式”输出就业服务,促进劳务输出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苦力型向技能型转变。为本地培训机构与各地企业“牵线搭桥”建立“就业专线”。用工企业根据需求下达培训“订单”,培训机构开展专项技能培训,并向所需企业定向输送。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积极落实高明·施秉劳务协作政策,大力开发以广东佛山、杭州临安等地为主的优质就业岗位,进一步促进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向外组织输送劳动力1261人,其中贫困劳动力604人,易地扶贫安置劳动力657人。
“上门式”培训提“劲”。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成“一站式服务区”,把政策宣传、就业培训、就业信息送到“家门口”,形成“上门式”培训服务。创新探索送教上门模式,合理安排培训课程,帮助脱贫劳动力更好掌握岗位技能,拓宽就业渠道。提供就业创业各项政策扶持,鼓励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在搬迁安置点创建“就业扶贫车间”,通过现场培训,现场入职,帮助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愿望。培育就业扶贫车间7个,累计吸纳劳动力就业29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