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杨文全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战略20字方针内容之一,其内容涵盖村容整洁,乡村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完善,以及乡村绿化美化,达到生态文明,美丽宜人的条件。村容整洁的内涵包括村寨建设布局科学合理、民居庭院美化、乡村环境美化,以及天蓝、水清、地表干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收入提高,乡村建房数量在增加。国家为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不断加大对乡村的投入,加强乡村路、水、电、讯、文化公共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乡村生产生活条件。然而,无论是农户建房,还是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一些村寨缺乏科学长远的规划,处于一种盲目状态,特别是农户房屋建设,在选址、房屋设计方面,更是各自为政,致使一些房屋建设布局不合理,给人一种无序的感觉,缺乏美感。为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现状进行整改:一是政府要加强引导。对居住较为集中,户数较多的村寨,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村寨实地勘察,对村寨建设进行整体规划;要深入乡村发动群众,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尊重群众的意愿,与群众一道对乡村建设作出科学合理的、长远的规划设计;亦可打造几个样板乡村,在乡村建设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对一些村寨建设还没有进行规划,或规划不科学、不合理的,工程不能急于上马,以防出现一些不合理的建设布局,导致今后重复建设,浪费财力物力。总的来说,要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科学有序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二是乡村规划建设要与民族民间文化、溪流、地形等人文因素及自然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一些乡村的古民居、花桥、鼓楼、古石板街、石碓、水碾等,是先辈创造的财富,具有一定的实用及观赏价值,乡村建设要与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结合起来,该保留的要保留,该整修的要整修,该恢复的得恢复,让乡愁留在记忆中。一些公共设施建设,要融入当地的文化,使其体现独特的地方风貌。同时,规划建设要考虑溪流、山体地势等自然因素进行规划布局;也要综合考虑乡村规划建设要达到防洪防灾的目的。三是乡村规划建设配套工程要完善。街道、串户路建设要规划有排水排污管道、自来水管道、消防通道、通信设施、电路设施、花铺绿化带,以及垃圾池、公共活动场所等。乡村建设也要考虑环境的绿化和美化,保护好地方的古树和特有树种。无论是街道建设,还是房屋建设,不仅要做到规范整洁,还要具有一定的文化品位。
我州乡村比重大,有苗、侗、汉、布依、水、瑶、壮、土家等多民族村寨,山川田园奇特,建设前景广阔,政府要对乡村建设高度重视,在加大对乡村建设资金投入的同时,更要结合乡村旅游开发,切实对乡村建设进行科学规划,真正把乡村建设成环境优美、宜生产生活、宜休闲养生的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