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吴忠寿) 笔者走进黄平县谷陇镇山坪村“稻鱼螺”综合种养示范基地,放眼望去,虽然“稻鱼螺”已收,但仍引来不少白鹭悠闲觅食。在稻田里不仅有鹅和鸭群,还有深水区的鱼儿在晃动,若是在稻谷还未收获的季节,水稻、鱼、田螺、鹅和鸭等在这里和谐共生,可谓“一田多种养、一季获三收”!
2019年,山坪村以打造独具特色的“稻鱼螺”山区农业发展思路,建立“水稻+鱼+螺”示范基地,发展立体生态种养业。今年,山坪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三变”改革为抓手,因地制宜打造“稻鱼螺”综合种养示范基地,探索稻鱼、稻螺、稻鸭(鹅)共生的生态种养新模式。
据了解,“稻鱼共生、稻螺共养”模式根据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原理,将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技术有机结合,在水稻稳产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稻田的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提升稻田产品质量,改善稻田生态环境,是一种集稳粮、促渔、增效、提质、生态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新模式。
“今年,我们已建成400亩的‘稻鱼螺’种养示范基地,有稻鱼、稻鸭、稻螺三种混养模式,利用丰富的水资源,解决长期以来水田一年只能一季,不能两季种植的难题。”山坪村党支部书记潘家权说,一亩稻田可产600-700公斤稻谷,同时可收35到40公斤的鱼,还能收100至150公斤的田螺,按今年市场价计算,亩产值在6000-7000元上下,除去成本亩产纯利润在3500-4000元左右。
此外,山坪村还结合土地、山林、太平洞旅游景点等资源优势,集中流转2000余亩土地,引进企业入驻、发展培育农村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建成400亩的“贵水黔鱼”示范基地、700亩烤烟订单农业、300亩精品水果产业、1000亩油茶基地,积极打造农文旅一体化观光休闲旅游。
“村民除了参与资金入股保底分红,土地、森林分红外,还可到各类产业基地长期务工获得经济收入,户均年增收5000元。”省水利厅派驻山坪村第一书记徐州说。“稻鱼螺”综合种养顺应时代要求,不仅保障了群众的“钱夹子”“米袋子”,也给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带来新的“稻梦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