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12月09日

天马镇:

林下种黄精 走出致富路

本报讯 (通讯员 张燕菊 唐鹏) “你们掏这个厢,厢的高度是30厘米,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些细节,把它掏标准。”近日,在岑巩县天马镇雷公田村万亩油茶基地,几十名村民在技术员的指导下,正在油茶地里忙活着,挖沟起垄、搬肥、栽种黄精,孕育新希望。

黄精,又名“老虎姜”“爪子参”,是一种药食兼用的中药材,具有滋阴润肺补脾健胃的功效,经济价值高,市场前景广阔。

由于油茶生长周期长、见效慢,为了弥补油茶挂果前的空档期,该村利用油茶树下的裸露土地,在油茶树下套种1000亩黄精,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通过套种黄精改良土壤,促进油茶生长,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

“我家就是这附近的,有活我们就出来做,一天100元块钱,一个月活路多就有2000元块钱,补贴家用完全没问题。”正在掏厢的村民杨忠芝高兴地说,她家的土地常年租给基地,只要有时间她就到基地里来干活。

近年来,天马镇积极探索“油茶+黄精”套种新模式,不断调优林下经济结构,提升土地的综合利用率,实现一亩土地几份收入,促进村民增收,同时采取“支部+合作社+公司”的经营模式,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

“为了减轻油茶管护压力,我们在油茶基地里套种了1000亩黄精,是10月份开始种植的,开工以来,基地每天达到100名工人,在年底就能完工,预计基地的各项劳务费需要80万元左右。”天马镇雷公田村党支部副书记姚登发说。

据了解,今年天马镇预计种植黄精3500亩,将带动务工约10000人次,支付劳务费用105万元左右。

--> 2021-12-09 天马镇: 1 1 黔东南日报 c174984.html 1 林下种黄精 走出致富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