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12月09日

小学数学应注重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 黄平县一碗水乡中心小学 吴明超

《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目的和要求”中明确规定,要逐步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小学教学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提高应用题等题型的解题能力。

一、让学生感到数学来自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好奇和兴趣,从而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如在教学《分桃子》一课时,笔者创设情境:先要求每个学生拿出9个桃子放在盘子里,每盘放的个数一样多,有几种放法,可以放几盘?当学生操作完之后,从中选择五种:(1)每盘放3个,9÷3=3(盘);(2)每盘放9个,9÷9=1(盘);(3)每盘放2个,9÷2=4(盘),多1个;(4)每盘放4个,9÷4=2(盘)多1个;(5)每盘放5个,9÷5=1(盘)多4个。接下来引导学生观察上面五个除法式子,并提问:可分成几种情况。学生于是很快地观察到:一类正好分完,另一类分完后还有剩余的。于是老师再画龙点睛地指出,正好分完的除法和除法算式,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分了以后还剩余的算式,我们就把它叫作“有余数的除法”。这样创设生活情景,可以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轻松地接受新知识。

二、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

教师通过实物、教具、电教演示或实际事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所学的概念、性质、法则含义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多读多讲,理解其意。我们要防止死记硬背,但并不是说不记不背,对有些概念、公式,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背出,朗朗上口,加深理解,学以致用。又通过设计的各种练习,学生便会切实掌握这部分基础知识。

在小学阶段,由于年龄特点,学生学习数学概念 、性质、法则是个难点,在平时测验、考试中错误率较高。不少教师创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尤其在低年级教学中,寓教学于游戏、娱乐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课应该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纸中。如教学“小数除以小数”出示例题后,引导学生与小数除以整数的小数除法比较,找出不同的地方﹤除数是小数﹥,然后启发学生思考:“怎样使除数转化为整数?去掉除数的小数点后,要使商不变,被除法应该怎样?”在学生掌握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法则的基础上,结合新的例题再讨论:被除数的小数位数比除数的小数位数少时怎么办?整数除以整数,被除数又小于除数的除法怎么算?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探求新知,保持积极主动地学习状态。

三、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孩子们的知识应该是在对话中形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在今天的“课堂超市”环节中,这一切体现得淋漓尽致。如,笔者先出示了文具价目表:篮球95元/个,排球50元/个,之后出示了一个数学问题,“买4个排球和6个篮球共要多少钱?”这样的数学问题,没有用新教材的学生一般的解题思路只有这一种“95×6+50×4”,可是使用了新教材的孩子们却出现了多种解决方法:(1)95×6+50×4;(2)(95+50)×4+95×2;(3)(95+50)×6-50×2 。通过“课堂超市”展示,使我们的数学走进了生活,使我们的孩子们体验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促使了孩子的思维开放性,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又如在教学“百分数应用”时,因为百分数应用题中有不少的例题是在学习了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来的,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就是把百分数转化成分数。因此,在指导自学过程中,笔者注意紧紧抓住了这种联系,并因势利导,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顺利地解决新的问题,也使学生学得轻松。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切实转变观念依然是实施课堂教学过关的首要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首先要着力抓好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入学习,全面领悟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内涵,确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理念和信念。

--> 2021-12-09 1 1 黔东南日报 c175017.html 1 小学数学应注重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