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12月11日

“双减”观察:

内加外减 增效也增“笑”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林果 杨玲 王珺

“双减”,指的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和课外培训负担。为全面落实“双减”政策,黔东南不断完善制度,对学生作业、考试管理、最早到校时间等方面做了调整和要求,确保通过“双减”让学生的作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及家长负担有效减轻,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

本报今年10月16日七版《事大民捕》刊发了《“双减”落地 培训机构何去何从》一文,针对广大市民关心的新规施行后,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的各项事宜进行了采访报道,让广大市民感受到“双减”落地带来的变化。

本期《事大民捕》将继续针对广大家长和学生关心的我州各中小学校如何推进“双减”工作?老师平时会布置什么作业?家长还要批改作业吗?今后,学校要如何考核学生?等系列问题进行采访报道。

作业“减”负担 课堂增效率

“这学期开学后,我们各科书面作业相比以前减少了很多,作业还不用带回家,我们当场做,老师当面批改。这样回家后就可以轻松地玩耍了。”凯里八小四年级学生小杨竖着大拇指,对学校这样的安排表示非常满意。

近日,记者来到凯里八小,走进学校,只见各个教室内的学生安静地坐着写作业,老师则在讲台下,对有疑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仅需几十分钟就把当天的作业写完了。

以往繁重的各科书面作业减少了,熬夜写作业、疲惫上课现象一去不复返……这个学期,不止是凯里八小,我州各中小学校的学生们都过上了与往常不一样的学习生活。

“我们在下发的相关通知中有明确要求,小学要确保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小学中高年级、初中每天作业完成时间,要分别控制在1小时、1.5小时以内。”凯里市教育和科技局基础教育科科长黄德琴向记者介绍,通知中明确老师布置作业要遵循科学、合理、有效的原则,坚持因材施教。要根据学科、学校的特点,以及学生实际完成能力,合理布置,不得布置机械重复、超越课标的作业。

作业数量减少,时间缩短,是否代表教学质量会下降呢?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的背后,蕴含着一场作业观念的变革。

“考虑到时间问题,我现在布置作业,首先想到要考查学生什么能力,要培养学生什么能力,培养学生什么样的思维,以及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练习……想明白这些问题后,便针对当天的教学内容,挑出重点难点来对学生进行辅导。”天柱三小二(4)班班主任秦梅表示,她每天都要像备课一样备“练习”,让学生在学校将重点难点消化掉,力求让学生在学校既“吃得饱”,又“吃得好”。

“教育的主阵地在学校,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岑巩县第三小学副校长刘洪明说道,要想发挥课堂的教学主阵地作用,一是要落实老师自我素养的提升,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二是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优化作业设计,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作业。目前,该校开设文化类课后辅导35个,辅导老师由班级各科教师自愿申报后,定人定时轮流上岗。

作业量减少了,作业难度也在相应调整。据了解,我州各中小学校不断加强学科组、年级组作业统筹,合理调控作业结构,确保难度不超国家课标,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

“自从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后,学生遇到学习上的困惑,可以通过询问老师或者与同学进行交流来进行解答,极大缩减了完成课后作业的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让我有更多时间学习一些课外知识。”榕江县古州四小四(3)班学生李明轩说。

“双减”是一场力度空前的改革,必然对一些传统的教育理念、教养方式带来冲击。“减”负担也要“涨”兴趣,孩子们有了更多自由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双减”势必带来更加健康的教育生态,让孩子们在兴趣爱好的陪伴中乐享童年。

课后“涨”兴趣 延时有温度

绿茵场上,体育少年御风奔跑,尽情挥洒汗水;舞蹈教室里,孩子们跟着动感的节奏跳起街舞……每天下午放学时段,在岑巩县第三小学都可以看到这一幕,学生开启“走班”模式,上起了社团课,“体艺范”或是“科学味”,大家各取所需。

据悉,为全面落实“双减”政策,我州各县市中小学校不断完善校内课后服务,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充分利用课后时间,开发出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内容,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发展空间,积极探索一条科学有效、多方共赢、学生发展的“双减”之路。有效唤醒学生好奇、求知的本能,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提升师生的幸福指数,在全州形成“不减负跑得累、减负跑得远”的育人共识。

“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成长,我们不能搞‘应试教育’,必须推行全面系统的素质教育。”岑巩县第三小学校长刘文平说,素质教育贯穿整个育人过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社会能力,让学生学习从“束缚”变为“释放”,让学生潜能得到有效开发。

目前,岑巩县第三小学共设置了足球、篮球、花样跳绳、篆刻、舞蹈、书法、绘画、乒乓球、金钱棍、思州战鼓、羽毛球等体艺领航服务班46个,体艺类课后服务以专业学科教师自愿申请和引进社会专业资源,定人定班服务。

“我特别喜欢参加学校社团活动,它能让我学到更多知识,从而锻炼我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能体验到和同学一起合作的快乐。”岑巩县第三小学六年级一班学生小罗说。

岑巩县第三小学课后延时服务是全州“双减”政策落地落实的一个缩影。

“原来苗绣那么讲究,有那么多的绣法,每一个图案,都有一个故事。”台江县城关一小五年级二班的小张同学在参观了台江县苗族刺绣博物馆之后,对精湛的苗族刺绣技艺发出感叹。

从今年9月份开始,台江县城关一小的学生迎来了不一样的新学期,作业不用带回家,学生当场做,老师当面批改。每天不出校门就能接近艺术、体验科技、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随着课后服务的全面推行,这样的场景现已成为常态。为了让“双减”政策真落地、出实效,我州各学校充分发挥教育主阵地的作用,用好课后服务时间,除了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解惑外,还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创建各种各样的兴趣小组及社团,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

改革见“笑”果 亲子欢乐多

“从前,我儿子每个周末、假期都要在几个学科培训班之间赶来赶去,就怕输在起跑线上。‘双减’后,真是给家长和孩子双双减负。”家长李女士说,我们再也不用为小孩的学习问题感到头疼、焦虑啦!

“孩子报名了他最喜欢的篮球社团,回到家之后,作业负担少了,亲子时间多了,孩子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了,还常常跟我们聊社团课上有趣的事情,亲子关系非常和谐,家里欢声笑语也更多了。”学生家长王先生表示,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很有意义,让学生和家长都受益匪浅。

……

12月7日,记者在凯里八小门口看到,校门前来接孩子的家长围在一起,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双减”政策下,学校开展课后服务的好处。

以“双减”带动“双增”,在减轻校内课业负担的同时,给学生腾出更多参加户外活动、体育锻炼、艺术活动、劳动活动的时间,从而使学生加入体育和美育方面兴趣小组及社团的机会得到增加。

“老师辅导比在家里爸爸妈妈辅导更好一些,不会的题直接问老师,在家里爸爸妈妈辅导作业,有些问题他们可能也不懂,还给他们也造成负担。”凯里八小学生小刘对记者说,现在在学校把作业完成之后,回家就可以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家务和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

“‘双减’政策的落地惠及的是我们每一个家庭,也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轻松学习的大环境,将孩子从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中解放出来。”学生家长梁先生说,国家“双减”政策的出台,减轻了我们家庭的经济负担和孩子的学习负担,最关键的是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除了学生和家长,对“双减”政策的落实,感受深刻的还有老师。“我们学校组建有金蝉歌队学习侗族大歌,‘双减’政策还未实施前,学生一放学就离校了,很难凑齐,现在通过开展校内课后服务,我们可以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训练,极大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效益,促进优秀民族文化传承。”车民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杨昌文说。

作为一名小学英语老师,下司中心小学老师顾云认为,实施“双减”政策,能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时间活动和休息,对孩子全面发展更有益处。“一、二年级还是比较低的年级,我们不布置书面作业,尽量在课堂上消化知识,在学校里面完成任务,给孩子充足的休息时间。学生作业负担减少了,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运动,去做其他自己爱好的事情。”

减负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多方联动,久久为功。各地学校和家长代表纷纷表示,落实“双减”还需要教育评价体系改革深化、社会用人评价导向变革,让人才成长通道更多元、更宽广,形成人尽其才的良好教育生态。

--> 2021-12-11 “双减”观察: 1 1 黔东南日报 c175228.html 1 内加外减 增效也增“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