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张燕
连日来,丹寨县紧紧围绕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接地气、有温度的理论宣讲活动,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全会精神传递到基层一线、群众身边,推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大喇叭+双语” 党的声音回响基层
“全会强调,全党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每天早上,丹寨县南皋乡九门村的喇叭会准时响起。村党支部书记杨小海介绍,村干部轮班每天早、中、晚三个时段,将全会精神用“汉语+苗语”的形式向村民播报,打通理论宣传“最后一公里”。
听到村里的大喇叭正在宣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内容,九门村村民莫庭秀放下手里的活儿,聚精会神地听着。“通过这种接地气的宣传,我们听得懂、听得清、听得进,让我们了解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我们相信农村会越来越好,生活会越来越幸福。”莫大姐满脸笑意地说。
自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召开以来,丹寨县122个村(居)利用“寨寨响”广播,通过定时向村民宣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让党的政策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如今,乡村大喇叭已成为村民倾听党的声音、获悉党的好政策的重要渠道。
“院坝会+鼓劲” 细数变化畅谈明天
11月26日,龙泉镇羊甲村村委会门前一派热闹祥和,村干部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结合村里的新发展、新面貌,共同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羊甲村外出务工人口较多,特色产业少,在脱贫攻坚时期,全村622户有163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在党的带领下,我们终于把‘贫困村’‘贫困户’这个帽子撂脱了!”村党支部书记胡志洋自豪地说。近年来,该村结合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起了一个村级小型水厂,一举解决全村500多户农户饮水难、灌溉难问题。在产业发展方面,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联结模式,发展了138亩吊瓜、800亩蓝莓,通过精细化管理,促进产业增效、群众增收。
说起如今的好日子,谈着村里的变化,老党员王治江连连点头。“以前我们就种点红薯、玉米,喂两头猪,一年到头累死累活得不到几个钱,真的是穷怕了。”王治江说,自从吊瓜基地建起来后,自己在基地当起了管理员,一个月有3000元的收入,一年下来还有存款。
听到大家聊起身边的变化,胡志洋非常高兴。他说,我们要更加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心,今后,我们羊甲村将结合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把吊瓜、蓝莓产业做好做强,把羊甲建设成生态美、百姓富的美丽乡村,大家一起发力!
“文艺队+宣讲” 全会精神深入人心
12月1日,雅灰乡雅灰村好不热闹,一场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宣讲为主题的文艺演出精彩纷呈,村民们欢聚一堂,共赏惠民“大餐”。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召开后,丹寨县文化馆、民族文工团深入农村、社区、景区开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文艺宣讲,推动全会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在希望的田野上》《好儿好女好家园》《欢乐唱起来》等节目,讴歌新时代,坚定信念、昂扬斗志。
通过文艺演出的形式,把党的最新政策送到群众家门口,传到百姓心坎上。这样“看得明,听得懂”的宣讲方式也得到了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村民们纷纷表示:“这种演出很接地气,对党的政策更加明白了,对过上更好生活的目标越来越有信心了。”
通过“文艺队+宣讲”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传,从而使党的政策更加深入人心。
“宣讲要实效,光靠说教还不够,我们编排群众想看、爱看、喜欢看的优秀文艺作品,弘扬正能量,接下来我们还要深入到七个乡镇开展文艺演出,推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更出彩。”丹寨县文化馆副馆长熊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