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能秋
近年来,岑巩县坚定不移把加速推动新型工业化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重点围绕实现工业总产值、工业投资、市场主体等主要指标倍增,集中力量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工业经济呈现稳步增长的良好态势,具有县域特色的现代工业体系初步形成,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近五年来累计减免税费5.22亿元,培育市场主体1.1万户,招商引资项目147个,到位资金195.34亿元,目前全县发展工业企业87户。
今年前三季度,其中28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累计完成23.61亿元,同比增长13.9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完成4.01亿元,同比增长6.23%;工业用电量完成6.52亿度,同比增长40.44%;工业增值税完成4876万元,同比增长13.29%;500万元以上工业投资项目完成投资额3.88亿元,同比增长42.48%;规模以上工业市场主体培育成功入库2户。
一、主要做法
1.聚焦基础设施,提供要素保障。2003年5月成立的岑巩县思州工业园区(2008年7月更名为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区岑巩县工业园区)总体规划面积30.2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8平方公里,累计投入建设资金20余亿元,向荒山要地8000余亩,建成26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完善了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渣处理库、生活垃圾填埋场等基础设施,建设职工公寓、县职校、县第四中学、县第四小学、幼儿园、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等服务性配套,实现了“八通一平”,为工业企业发展提供了要素保障。开发区产业规划为一区六园(原材料和装备制造产业园、轻工产业园、化工产业园、食品药品产业园、文化产业园、物流和高新技术产业园),重点打造以新型建材、打火机研发制造、碳产业为主导的生态型现代产业基地、全国最大打火机研发制造基地、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黔东南州最大产业扶贫示范基地、黔东南州最大外贸出口创汇基地、黔东产业集群创新发展先行区。
2.聚焦提速突破,主抓主导产业。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把生态特色食品加工、基础材料产业作为工业发展的主导产业,集中力量加快推进主导产业项目建设。一是加快推进黔东(岑巩)生态特色食品产业园项目建设。按照“从农业中长出工业”的思路,依托全县的农业基础优势,以及周边三穗、镇远、玉屏等200公里范围内丰富的农业产业资源,把生态特色食品加工作为主攻方向,重点推进黔东(岑巩)生态特色食品产业园项目建设。该项目实行企业自主建设园区、自主招商、自主运营、自主管理的新模式,着力打造优质粮油、油茶、生态畜禽等生态特色食品产业集群。项目规划用地面积3848亩、一期总投资18亿元,总建筑面积不少于55万㎡。截至目前,累计完成总投资5900万元,签约果蔬、肉制品加工项目2个,年底将建成标准厂房3万㎡以上,完成投资1亿元,引进企业5户以上。力争“十四五”期末园区自主引进入驻食品企业35户以上,培育规上企业12户以上,带动就业1500人以上。二是有序推进基础材料产业项目建设。按照“碳+”发展思路,抢抓碳产品广泛用于冶金、化工、航天、航空等诸多领域的市场机遇,以现有碳基材料产业为基础,大力引进锂电负极、石墨坩埚、碳炭复合、碳素制品等系列配套产业,延长产业链条,逐步推动基础材料产业集群发展。今年以来,重点建设年产63万套细结构石墨材料项目,预计12月底前投产;年产1万吨高纯特种石墨项目正在有序推进,计划一期2022年5月建成投产;1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已完成项目备案、征地拆迁等前期工作,10月底前动工建设。项目全部建成投产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25亿元以上。
3.聚焦内培外引,做优特色产业。一是转型升级创特色。依托现有18户打火机整装及配套企业,培育壮大打火机产业,重点推动贵州杰达打火机异地技改项目实现投产,兴宇涵公司异地技改项目10月底前搬迁入驻,力争年内实现打火机年产15亿支、年产值5亿元以上,创汇3000万美元,带动就业3000余人。二是提质增效强龙头。依托省“千企改造”龙头企业——贵州柏森香料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天然香料的专利技术优势,延长产业链,大力发展香精香料、化工医药中间体等上下游产业,重点推进柏森香料洋茉莉醛生产线技术改造升级,预计今年新增投资3000万元以上。三是招商引资增后劲。坚持把招商作为抓工业的“生命线”,重点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链条,紧盯珠三角、长三角、成渝、长株潭等重点区域,狠抓产业大招商,注入工业发展新动能。今年来,共编制重点招商项目76个,党政主要领导到省外开展招商活动16次,新引进重点产业项目32个,签约资金44.56亿元,引进首次入黔优强千企17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1家。
4.聚焦落地见效,高效服务企业。坚持把工作重心聚焦到项目谋划引进、落地见效上,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提供“一站式、全程式、跟踪式、保姆式”服务,为企业搭台、让企业唱戏。一是构建项目建设领导体系。建立全县新型工业化发展指挥体系,建立“1个项目+1名县级领导+1个责任部门+1名服务专员”的“四个一”服务机制,确保项目招引一个、落地一个、建成一个。二是提升行政服务效能。今年来,在经开区设立了企业代办服务中心,主动为落户企业提供营业证照、水保、环评等各项行政审批手续咨询和代办服务,共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100余次,完成代办事项27项,初步实现了企业“办事不出园”。三是抓实企业发展保障服务。采取工业用地“先租后让、租让结合”方式,减轻企业投入成本。持续深化政金企对接机制,为36家工业企业协调融资贷款8250万元。积极申请政策支持,获批工业项目专项债券资金1.6亿元。同时,搭建民营企业交流服务平台,让县内民营企业家一同交流经验、共商发展,用心用情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二、存在困难
1.要素保障受制约。受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影响,近期工业园区电力供应不足,部分企业实行错峰限电生产,导致全县8户冶金企业产能受限。
2.原材料价格上涨。受国外新冠疫情影响,外贸企业原材料价格上涨,出口运输成本提高,企业增速乏力。
3.工业经济呈下行。由于全县工业企业主要以高载能基础材料为主,受价格指数影响,增加值率比去年下降幅度较大,对国民经济贡献率低。
4.签约企业难落户。由于受土地规划影响,企业落户用地保障困难,导致部分签约项目难以落地,使全县招商引资工作出现两难境地。
三、几点思考
1.狠抓主导产业培育,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坚持发展“两主导一特色”产业,科学编制好产业发展规划,强化行业龙头企业带动,建链、延链、强链、补链。坚定不移抓好生态特色食品加工、碳产业两大工业主导产业以及打火机、精细化工、电子信息等高附加值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推动贵州省齐力炭碳科技有限公司年产63万套细结构石墨制品项目、贵州长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年产1万吨高纯特种石墨项目、贵州省昱瀚碳业有限公司1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和黔东(岑巩)生态特色食品产业园项目,按照项目建设“五定”工作方案,集中力量加快推动项目顺利建成投产,实现主导产业大突破,稳步提升工业总量。
2.营造工业发展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把经济开发区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阵地”,坚持“要素跟着产业走”,建立工业发展要素保障机制,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从税收、财政、金融、就业、土地等方面,按照“一企一策”帮助企业解决难题,精准落实好纾困惠企政策,全力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持续深化工业企业(项目)“大服务、大走访”,以企业问题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根本,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谋划好项目,在现有“四化”发展基金4000万元基础上,努力争取工业绿色发展基金、专项债券资金、新型工业化发展基金支持,持续发挥“政金企”融资平台作用,加大企业生产资金保障力度。强化生产要素保障,进一步加大工业园区供水、供电、供气设施建设,提升要素保障能力。努力在全州打造形成“西部看凯里、东部看岑巩”的工业发展新格局。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注入工业发展动能。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把招商引资作为年度目标考核的第一内容,建立全员招商机制,压实招商引资责任,细化招商引资任务,将任务分解落实到每一位县领导、每个行业部门。同时,进一步充实招商队伍力量,发挥驻广东佛山市三水区招商引资工作“尖刀班”作用,多渠道、多方式、全方位与佛山市三水区开展招商合作交流,着力将岑巩打造成贵州东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桥头堡”。
4.抓细抓实安全环保,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坚持绿色环保和安全生产发展理念,树牢“安全第一、生命至上”安全意识,不折不扣地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要求,实行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网格化管理,持续抓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聘请第三方作为安全、环保管家,有效防范和降低企业安全环保风险,全力推进工业园区产业合理集聚、资源优化整合,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作者单位:岑巩县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