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姚进忠 陈琪) 今年以来,黎平县洪州镇按照“党建+合作社+企业+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因地制宜、整合资源、突出重点,深入推进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显成效。
洪州镇围绕“一坝一业”“一坝一特”和村有百亩、镇有千亩产业基地目标,结合农户意愿,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选准短平快、效益好、带动强的产业,在洪州坝区种植香芋,岩寨片区种植马铃薯、甘蓝、香芋等农作物;在阳朝坝区,大季按照“优质红米+鸭+鱼”生产模式,小季则种植蔬菜,实现“一地多用、一年多收”的循环增收。
在500亩以上坝区,引进贵州山田印象农业有限公司等4家社会企业,同时培育当地6个专业合作社参与产业发展,在龙头企业带动,党组织、村集体、致富带头人示范引领下,“以资租地、以物租地、以土租土和土地入股”的土地流转模式,激活了群众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从过去被动流转土地向主动要求流转转变,主动以土地入股或劳务入股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解决了土地流转、技术指导、用工难、管理难等问题。
2021年,全镇坝区集中流转土地3400亩,坝区土地流转率达78.2%。2000亩的香芋,550亩的优质红米,650亩的四季高效蔬菜,110亩大棚灵芝……各产业产值达2100万元,612万元的务工工资、238万元的土地租金鼓起了群众的“钱袋子”,农业产业成了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