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12月16日

品改行家景发昌

○ 通讯员 张能秋

“真感谢老景推广的牛改配种,每年让我实现增收2万元。”近日,岑巩县注溪镇马家沟村养牛户陈万富,把养殖的母牛运到天马镇苗落村景发昌的牛品种改良冻精配种点配种成功后,他高兴地说。

年近七旬的景发昌从事牛改配种工作长达20年之久。以前,他是农村的养牛能手,每年至少要喂养四五头牛,可是本地牛个头小、成长慢、市场价格不好。2001年,在参加了县畜牧部门举办的培训后,他对牛品种改良冻精配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没有多少文化,凭着一个好记性就把专家的讲课内容全部记在心里,掌握了牛品种改良冻精配种的实际操作。培训回来后,他就拿自己家喂养的母牛试手,刚开始,他给自家的母牛配种,连续几次都没有成功,他就打电话请教专家,通过经验积累,注重配种消毒处理,终于配种成功,完全掌握了配种技巧,并在家中建起牛品种改良冻精配种点。

2001年下半年,他就开始给本村的农户开展牛改配种,通过配种生出的牛犊不仅高大,而且长势较快、市场行情好。从2002年起,景发昌被县畜牧部门任命为岑巩县牛品种改良冻精配种点配种员,当时全县牛改配种员仅有11名。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深入,机械耕作在农村推广,农村养牛户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有许多配种员纷纷改行,最后仅剩下3名配种员,而景发昌一直坚持着,每年开展牛改配种达100头左右,不孕复配率在10%以下。

“我们从来没有实现配种双胞胎牛犊,想不到他掌握了这一技术。”在2009年,景发昌在对天马镇小屯村吴树华家母牛进行牛改配种成功后,母牛产下双胞胎牛犊,州、县畜牧部门专家特意到现场进行了调研,并对景发昌精湛的配种技术给予高度评价。

据该县农业局畜牧技术推广站负责人程帮平介绍,母牛一年产一头牛犊,通过牛改配种生出的牛犊属于杂交牛,一年可长到250公斤,市场上可卖1万元以上,普通牛犊仅长140公斤,仅卖5000元,一头配种牛比普通牛多增加收入5000元。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的不断推进,生态养牛成为农户的主导产业之一。景发昌在县农业部门的指导下,加大对牛品种改良冻精配种的推广,并与县畜牧部门保持联系,保障牛品种改良冻精的配送。同时,他改变过去等人上门配种的工作方式,主动上门为养殖户提供服务。

“老景真是一位技术过硬的牛配‘土专家’,通过他的上门服务,让我发了‘牛财’。”养牛每年创收4万元的羊桥乡龙湾村村民杨泽堂高兴地说,发现母牛发情后,只要一个电话,老景就来到我的养殖场给牛配种。配种过后,在20天内,景发昌还要打电话询问养殖户母牛受孕情况,若发现母牛仍在发情,他会对母牛进行复配,直到成功为止。

目前,岑巩县农村牛品种改良冻精配种推广工作得到广大养殖户认可,在景发昌的带动下,全县培育肉牛人工授精点4个。他从事牛改配种20年来,先后为养殖户配种母牛2200头。仅2021年,景发昌牛改配种的母牛就达110头,涉及凯本、注溪、羊桥等6个乡镇110余养殖户,不仅自己挣到3万元的劳务收入,而且让养殖户实现产值200万余元。

如今,通过牛改配种的推广,岑巩县养牛产业得到蓬勃发展,全县建成50头以上规模养牛场19个,截至今年10月底,全县实现肉牛存栏37843头,累计出栏12654头,产量1825吨,产值达18981万元,为助力乡村振兴奠定产业基础。

--> 2021-12-16 1 1 黔东南日报 c175609.html 1 品改行家景发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