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12月16日

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美育路径探究

○ 黄平县新州镇罗朗小学 罗荣梅

古诗词是融合语言艺术、音乐、绘画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其内容丰富、声律优美、语言凝练、意境高远,具备极高的审美价值。小学古诗词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当重视美育,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之美,以此润泽学生的心灵,获得审美上的享受,提高审美情趣。

一、小学古诗词的美学意义

小学古诗词承担着学生美感启迪的功效,在美育的理念中存在三个方面的美学意义,如下所述:

(一)生动凝练的语言美

古诗词最显著的特点是简洁凝练短小精悍,言约义丰,意味无穷。这样精炼的古诗词,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感受到汉语中平仄和对仗的巧妙,感受到古诗词深深蕴含着的艺术之美。

(二)宏伟深远的意境美

意境就是古诗词的灵魂所在。没有意境,诗歌自然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小学古诗词中的意境美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古诗词题材丰富,无论山水田园诗、边塞诗,都将个人情感与客观景物融合,以营造意境。如“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之宏伟辽阔、心旷神怡,皆带给学生非凡的体验。另一方面,古诗词是情感丰富,往往寓情于景和形之中。例如在《出塞》中,通过千里征战、多年思乡、对月思亲的边塞远征、亲人未归的意境,学生能够感受壮士的悲壮,感受亲人的悲伤,更真切地体会到诗所体现的对战争早日结束的渴求。

(三)润泽心灵的思想美

古诗词具有的润泽心灵的思想美,首先体现在古诗词蕴含的人生哲理和人文素养。作者常常以景喻情、借景言志、借景抒情,其中既有“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来表达自己励志廉洁、历任恪勤、奉公尽诚的信念,也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来表达积极探索、不断奋进、永葆活力的信念。其次体现在古诗词往往通过展开想象的方式表情达意。诗人或者词人熟练地运用比喻、夸张和想象的手法将内心想法表达出来,因此古诗词的教学对于丰富小学生的想象力、促进思维的活跃具有不可比拟的积极作用。最后还体现在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能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其中世代不息的思想火焰,而那些情感真挚、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成为他们终身汲取的养分,不随时代消亡,永久地润泽着学生的心灵。

二、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美育路径

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美育不在一朝一夕,在于多角度多方面的共同推进,相信经过一系列的努力终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一)美育意识的培养

一方面,注重古诗词美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因为根据相关统计,不少小学生在理解古诗词之后是能够感受到古诗词之美的,可见美育是具有现实基础和意义的。学生能够主动发现美、创造美,加深对古诗词的美感体验。总之,美育意识的培养既关乎教师,也关乎学生,唯有双方的密切互动、达成共识,美育目标方能触手可及。

(二)美育基础的完善

美育基础的完善,在于教师审美鉴赏能力之提高与人文素养之增进。总的来说,每个人的审美鉴赏能力各有千秋。所以,教师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勤于探索,努力提高本人的文化修养,提高审美鉴赏能力。一方面有助于巩固教师自身的文化根基、增进人文素养;另一方面也起到了身教胜于言传的作用,对于之后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迁移和运用古诗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美育模式的更新

其一,多媒体课件是如今最常用的课堂教学载体,其灵活性和丰富性对于古诗词的教学具有天然的优势,多媒体课件结合挂图、实物图、音视频等创设起来的实物情境就是一种尝试路径,尤其适合小学生的心智和思维能力尚弱,抽象思维能力还有待发展的阶段。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审美感官,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走进诗歌的意境中。其二,在学生进行朗读时,通常是熟悉古诗词内容的过程,而诵读的要求则多是“读出节奏,读出韵律,熟读成诵”。其三,教师要在教学中以情动之,以理传之,教师与学生的心灵相通需要双方的合作探究,可以通过一些游戏的形式促进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联结,从而促进学生主动积极探究古诗词的意蕴,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领悟古诗词的魅力。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基于美育的小学古诗词教学势在必行且有路可循,通过教师的教学行为引导学生感悟古诗词美之所在,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全面促进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发展,最终陶冶学生的情操,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

--> 2021-12-16 1 1 黔东南日报 c175633.html 1 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美育路径探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