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12月17日

浅谈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 黎平县茅贡镇寨头小学 杨正军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风貌的具体体现,是学生文明素养、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优秀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熏陶作用往往比书本的教育作用更为重要,在引领学生成长的路上发挥着更为显著的作用。优美的校园环境和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是一件事关学校长足发展,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和学生受教育质量的工作,是一所好学校的必备条件,所以它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具有特别的意义。因此,改善办学条件,构建优美的学校环境文化;强化学校管理,创建规范的学校管理文化;改进课堂教学,创设和谐的学校课堂文化,是当前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工作。

一、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现状

1、偏于硬件设施建设,不太注重丰富的精神文化建设。

2、在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很多学校育人理念和管理模式不与时俱进,运行机制陈旧,学校文化建设自主发展的意识、环境、机制还没有真正的确立,校园生活单调贫乏。

3、对校园文化建设存在诸多误解,认为校园文化就是校园风气,校园文化建设就是搞活动,校园文化就是校容校貌,校园文化建设就是一个形象、一个模式,内容上缺乏应有的个性。

4、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认识模糊不清,操作流于形式,直接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得不到很好发挥。

二、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实施

(一)改善办学条件,构建优美的学校环境文化

加强校园建设,优化育人环境。校园硬文化是实现精神文化的途径与载体,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它是一种直观性的文化,直接表现出学校师生所处的文化氛围,有较强的形象性、感染力。进入校园,师生看得见、摸得着的,这种就是物质文化。校园硬文化的建设及管理最直接地反映出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指导思想,体现教育性和艺术性,有助于陶冶师生情操,塑造美好心灵,激发开拓进取精神。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用环境,用学生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学生不仅是校园美的欣赏者,也应该是校园美的创造者。在校园环境的建设和保护中,组织同学们参加植树、种花、除草等劳动,参加 “一天三小扫,一周一大扫”的清洁活动,参加每周一次的劳动课。在劳动中,使同学们培养了劳动观念,学会了劳动技能,增强体质,看到校园在劳动中变得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看到花更艳、草更绿、路更净,劳动美、生活美、社会美的情操在他们心底得到了升华。在这些美的创造和保护中,同学们学会了做人,学会了求知,学会了劳动,学会了生活,学会了健体,学会了审美。优美、恬静、整洁的校园环境,不仅给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而且给人以求知的欲望和美的享受,发挥了育人的作用。

(二)强化学校管理,创建规范的学校管理文化

学校的管理文化主要是指学校的办学思想、各种管理制度、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纪校规等。学校的办学思想作为学校文化的精神因素,具有催人奋进、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教育力量,是全校师生共同的理想、信念和行为价值,反映学校的精神面貌和发展势态。在办学思想的指导下,学校制定了各种管理制度,这是依法施教、依法学习、依法生活、依法行政的重要保证。本校教师管理制度由以下几方面构成:一是普遍性工作要求的制度,如办公制度、作息制度、会议制度、学习培训制度、请假制度等;二是具有导向指导作用的各类岗位职责和行为规范,如校长职责、副校长职责、教务主任职责、总务主任职责、教研组长职责、教师职责、教学常规管理规程等;三是具有激励强制性质的,如考勤制度、考核评比制度、教师奖惩制度等;四是党和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学生管理制度除了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规范外,还有班级量化、评优、表彰等制度。学校管理文化的形成,首先使学习、生活、工作等活动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违规必究;其次是通过广泛地学习宣传贯彻,使学校管理文化成为师生行为的共同准则,内化成为行动自觉,并逐渐转化为内在所需,促进了优良校风的形成。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所学校,须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学校在制订规章制度中,突出价值观念、素质要求、态度作风等,给制度以灵魂,强调人的理想信念、奋斗方向、做人准则,把精神要求与具体规定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软文化”与“硬制度”熔于一炉,铸造出刚柔相济、软硬相容的“合金”式的规章制度,使之既能起强制作用,又能发挥激励规范的作用。使师生在执行制度、遵守纪律的同时,享有自尊,实现自我价值。

(三)改进课堂教学,创设和谐的学校课堂文化

学校课堂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一个部分。在“双减”工作实施的大背景下,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课堂是课改的主阵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发掘课程资源,让学生勇于探索,做学习的主人。要达到这个目标,关键在于改善课堂文化的气氛,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到教师心中有学生,以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使学生在课堂中减轻心理压力,激发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以“双减”工作的实施为契机,以“校本教研”为载体,加强和改进新课程的研讨工作,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法与学法的改革同步进行,扎实开展课堂教学研究,重点探究“双减”下的减负提质,切实帮助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驾驭新课程的能力,推进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 2021-12-17 1 1 黔东南日报 c175729.html 1 浅谈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