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李桂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三五”以来,天柱县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筑牢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
在重环保、抓治理,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大进步,生态屏障不断筑牢。5年来,该县全面推进“林长制”,完成造林绿化11.7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从2016年60.16%提高到67.39%,成功入选“省级森林城市”。
5年来,建成并运营11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县城和乡镇污水收集处理率分别达91.7%和62.9%。新增绿色慢行道15公里,新建或改造旅游公厕45个。建成县城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和石洞妙福水质自动监测站,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连续5年保持在98%以上,环境治理成效显著。
全面落实“河长制”,5年来完成水土保持治理88.77平方公里,辖区地表水水质达到Ш类标准。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17个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基本完成。
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5年来改造户用卫生厕所13020个、村级公厕270个,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65.3%。网箱上岸、河道治理和禁野退补等工作成效显著,绿色发展彰显底色。
“十三五”期间,天柱县依法依规开展“大棚房”、违建别墅和“两违”整治,完成中央、省委历年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天柱县化工渣场整治完毕。高酿镇、坌处镇荣获“贵州省森林乡镇”,渡马镇共和村、坌处镇抱塘村和三门塘村成功入选国家森林乡村,凤城南康村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