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12月19日

黔东南:

水岸共治多措并举 水环境质量高位提升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聂蕾 杨育森 吴鹏程

黔东南境内河网稠密,有河流983条,是长江、珠江上游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近年来,我州深入推进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河湖长制、水生态保护修复等工作,水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水环境质量排名中,由2019年第10位上升至2020年第8位,更在2021年前10月跃升至全国第4位。

生态修复见成效 绿水又得见真颜

12月10日,记者来到锦屏县清水江三板溪库区,只见一艘轮渡船运载着一辆大卡车,往库区深处开去,船上的工作人员正忙着进行冬季增殖放流工作。一尾尾活力满满的鱼苗奔向水中,它们的到来,将进一步补充和恢复清水江生物资源群体,改善水质和水域生态环境。

“我们主要投放的是鲢鳙鱼,这种鱼吃藻类、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能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同时又能保持鱼产业的正常发展。”贵州省生态渔业锦屏分公司生产部管理人员王邦道说,“我们今年预计投放165万斤鱼苗,截至目前已经投放了80万斤。”

清水江是长江支流沅江的上游。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指出“三板溪库区网箱养殖失控,过量投饵加重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后,锦屏县多部门联合行动,动员周边群众拆除网箱,整治流域生态环境。

“县里筹集了1.8亿元,采取‘公司+渔民’的方式进行网箱整治和促进渔民转产上岸,推广‘零网箱’大水面生态养殖,并且每年投入100万元对锦屏县内水域进行常态化管护。”锦屏县人民政府污染物减排办主任刘光熙说。

生态治理,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为持之以恒推进生态保护修复,三板溪库区成立护鱼队,进行库区日常巡逻和清理,防止偷捕、盗捕等行为。

“我们护鱼队有16个人,”从昔日的渔民变身如今三板溪水库护鱼队队长的李连坤自豪地说,“大家都想为家乡做一点贡献,环境好了,对我们的子孙后代也好!”

黔东南将河湖长制体系向民间延伸,共招募2168名河湖民间义务监督员,聘请4323名河湖保洁员,大力推动河湖长制从“有名”到“有实”转变。同时,加强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修复,全州境内共清理拆除水面网箱9101亩,完成河道综合治理271.96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2.7平方公里,整治河湖“四乱”问题278个。依法打击非法采砂行为,严守生态环境质量底线,实现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

源头管理成体系 岸净景美绿意浓

水污染的问题在水里,根源在岸上。黔东南实行岸上管、水里治,通过技术手段加强对源头的管理。

在雷山县丹江镇郎当村村口有一处“小花园”,美人蕉、菖蒲等植物生长繁茂,这些绿植可不是普通的园艺景观,它们发达的根系之下,藏着农村污水“变身”的秘密——郎当村污水处理站,它覆盖了90多户家庭,每天可处理20吨生活污水。

村民们的日常生活污水通过管道统一收集到这里,经过厌氧生物膜池、植草沟等生物技术处理后再进行排放,有效保证了周边水体环境。

“自从有了污水处理站,我们村寨的卫生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老百姓的环境卫生意识提升了,村里面的臭味也没有了,村容也更加整洁了。”郎当村党支部书记李再德说。

“目前,雷山县已建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站93座,城镇化污水处理厂4座,县城污水处理达标率92.28%,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100%。”雷山县人民政府污染物减排办主任文毅介绍道。

雷山县境内有大小河流216条,地表水水质达Ⅱ类以上,是“贵州省水生态文明试点县”。要保证水质优良常态化,动态化监测和精细化管理必不可少。

在位于雷山县郎德镇的郎德水质自动监测站里,一台台精密仪器全天候运作着。这个站点被纳入长江经济带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主要监控属于沅江水系的巴拉河水质。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它可以24小时监测PH、溶解氧、浊度等多种参数和污染物,及时准确地反映河流水质状态、生态环境变化趋势、突发环境灾害,还有社会性污染事故的环境影响,为职能部门科学决策和日常管理提供真实、准确、全面的数据支撑。”检测站工作人员潘杰说。

据统计,全州已累计建成地表水水质自动站31个、饮用水源水质自动站25个,积极构建“4+12”黔东南州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形成较为完善的水生态环境自动监测基础网络,为巩固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提供了监管保障。

如今,黔东南州以“党政齐抓、部门联动、上下共管”的河湖长制工作格局,统筹河流上下游、左右岸,依法治河,全方位整治水生态环境。水环境质量治理工作正在实现从单一河道治理向流域综合治理、从工程治理向生态治理、从阶段性治理向常态化治理、从政府治理向全民治理的全方位转变。

黔东南州生态环境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潘瑞玲表示,下一步,我州将围绕巩固水环境质量,聚焦问题,按照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的思路,加大工作力度,加强饮用水源环境保护、农村水环境治理、地表水联防联控、入河排污口溯源监测及整治工作,保护好一方碧水,为建设百姓富、生态美的锦绣黔东南新未来不断厚植绿色底色和质量成色。

--> 2021-12-19 黔东南: 1 1 黔东南日报 c175947.html 1 水岸共治多措并举 水环境质量高位提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