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12月20日

敏洞乡高桂村:

生态种草养鹅 带动群众致富

本报讯(通讯员 蒲祖锋 姜再久) 今年来,因受新冠疫情影响,农民工外出就业受阻,青年滞留乡村问题日渐突出。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引领青年留乡就业,在剑河县敏洞乡高桂村新一届党支部换届完成后,村支“两委”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坚持把产业振兴放在乡村振兴的首位,通过发展生态特色产业,带动群众就业增收。

该村在敏洞乡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及县科技服务中心的大力支持下,下拨振兴资金9万元,帮助留乡青年姜学焕、杨德美等农户发展生态种草养鹅产业。

目前种草养鹅各项配套设施均以建设完成,现建有保温设施鹅圈舍350平方米,种植黑麦草8亩,引进优质鹅苗800只。还成立剑河县高桂村惠民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并开展技术指导,采取“党支部+科技特派员+合作社+养殖户”的发展模式,拓展滞留青年经济增收渠道,激发村集体经济原动力,加快推动集体经济发展。

发展产业让群众拔掉穷根。高桂村村民姜学焕原本计划今年外出务工,但因疫情的影响滞留在村已有半年之久。在村支“两委”的动员下,他现在已成高桂村的养鹅大户。据姜学焕介绍:“按当前鹅苗长势4-5个月均可出栏,每年可产出商品鹅3000只,预计单只销售利润40元以上,年获利润12万余元,在家就能鼓足自己的钱包。”

贵州省科技特派员吴政明介绍,通过“草+鹅”生态农业养殖模式,不仅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还最大限度增加养殖户收益,达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局面。

据了解,高桂村鹅养殖技术由省级科技特派员全程跟踪,免费提供养殖指导服务,切实做到为高桂村生态种草养鹅保驾护航。高桂村将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把鹅苗分发给周边农户养殖,并签订合作社回收协议,变“输血”为“造血”,进一步促进高桂村经济产业全面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 2021-12-20 敏洞乡高桂村: 1 1 黔东南日报 c176041.html 1 生态种草养鹅 带动群众致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