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12月20日

州第十一次党代会特刊·数说五年

编者的话

过去五年,是黔东南州变化显著的五年,也是令人鼓舞的五年。

五年来,州委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圆满完成州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新成就。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生态环境质量稳定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成果;民生持续改善,发展成果普惠共享;基层治理持续推进,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全面深化改革,发展活力不断激发;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推进,发展保障坚强有力。

今天,我们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数据进行解读,共同铭记黔东南州五年来的发展成就。

79.05万:决胜脱贫攻坚,撕掉贫困标签

过去五年,我州坚持尽锐出战、奋力攻坚,彻底撕掉了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标签。全州累计减少贫困人口79.05万人,1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85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全面完成7.06万户共30.81万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有效解决314.2万农村人口人饮水安全问题。2016年以来累计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危房改造13.41万户、透风漏雨整治6.23万户、“人畜混居”整治4.45万户。对口帮扶、定点帮扶、东西扶贫协作取得重大成果,创新教育医疗组团式帮扶并在全省推广,“万达丹寨包县扶贫”入选全球减贫最佳案例。坚决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对2.36万边缘户和脱贫不稳定户落实常态化监测,建立起巩固脱贫成果的长效机制。

57.8%:产业转型升级,三产融合发展

农业产业革命成果丰硕。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从2015年的311.35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427.27亿元。强力推动林下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累计利用森林面积达705万亩。工业经济提质发展,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4.1%。深入推进“双千工程”“万企融合”工程,工业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升,新能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支柱行业较快增长。以旅游业为重点的服务业品质不断提升。镇远古城成功创建5A级景区,雷山县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旅游综合收入从553.68亿元增加到719.76亿元。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深入推进,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668.18亿元,四年年均增长6.3%,占GDP比重从52.4%增加到57.8%。

68%:生态不断向好,颜值价值提升

五年来,我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幅提升了绿水青山的颜值价值。集中打好污染防治“五场战役”,深入推进“双十工程”,县城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9.7%,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居全省第一,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保持在全国前列。长江流域十年禁渔全面落实,河长制、林长制全面推进,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屏障持续筑牢,全州森林覆盖率达68%。

1191亿:发展稳中有进,实力显著增强

经济总量从2016年的793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19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从2016年的2.16万元增加到3.17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53万元增加到3.45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0.76万元增加到1.11万元。

8975公里:路网四通八达,基建大幅改善

综合交通网络日趋完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从2016年的814公里提高到2020年的1114公里,高铁通车里程达282公里, 建成“组组通”硬化路8975公里,畅通了“大动脉”、织密了“毛细血管”。都柳江四级航电枢纽工程建成投运,新增工程供水能力1.7亿立方米,农村供电可靠率达到99.8%;天然气“县县通”工程稳步推进,燃气普及率达75.3%;4G网络实现州域全覆盖,实现了县县通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基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25.5万: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发展活力

五年来,我州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有效释放了加快发展的动力活力。全面深化改革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主体培育成效明显,累计登记市场主体25.5万户,年均增长18%。开放力度不断加大,黔东南陆港建成运营,凯里海关封关运行。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累计引进省外到位资金2542亿元。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累计建成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创业平台138个,全省首个“大数据应用推广示范中心”在我州挂牌。

--> 2021-12-20 1 1 黔东南日报 c176056.html 1 州第十一次党代会特刊·数说五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