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12月22日

如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黎平县中潮镇初级中学 马昌永

环境保护,一直是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美术教材的特点,在让学生表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教学中充分渗透环保意识,促使学生形成强有力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忧患意识。

一、 在美术欣赏课中加强环保教育

在美术教材中,美术欣赏课与环境保护的内容很多,美术教师要在大量的美术欣赏教学中发掘出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环保教育因素。例如八年级上册《绿来自我们的手》这一单元,可在观察、欣赏、宣传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生命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关系。通过举例、探讨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破坏大自然、违背自然规律带给人类的灾害,特别是一些突出环境问题的美术作品,如水污染、浪费土地、破坏森林等,这些作品可以激发学生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意识,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之情。从而引发学生对世界环境现状的关注、忧虑和对野生动物的强烈爱心,以达到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目的。

二、 在美术创作中进行环保教育

1、应用美术绘画或美术设计课加强学生环保教育

初中生普遍有一种表现欲望,希望在众人面前展现自己,也渴望自己的作品得到他人的认可,教师可以根据初中生这一特点,在美术课上让学生自己设计或者绘画一副与保护环境有关的美术作品,并把水平比较高的作品在同学面前展示,既有利提高学生的美术设计水平,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环保,美术一体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创作激情得到充分体现,学生的审美情趣不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加强。

2、 利用废弃物开展手工课,进行环保教育

在倡导绿色文明的今天,我们不仅要懂得发现美,还要有能力去表现美,更要有能力去创造美。呵护地球,保护环境,人们的生活质量才会更高,所以在学生创造美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渗透环保意识。

美术是物质材料与思想意识相结合的艺术形式,材料应用得新奇与巧妙才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课堂上去启发学生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废弃物,如旧挂历纸、瓶子、绳子、易拉罐、碎布、毛线等,通过艺术构思和加工制作,把废弃物变成独特的工艺品,装饰美化生活,让学生通过实践懂得不同的加工手法和技能,同时,激发创造性思维。如在九年级上册的《插花艺术》这一单元中,教师先让学生寻找一些生活中的废弃物作为材料,制作时学生带来一些罐子、纸盒等,这些废弃物品,通过他们的艺术构思、起稿、剪贴后,制作成了一个个色彩丰富、造型独特的笔筒、相夹等,学生无一不发出由衷的感叹。为巩固学生的创作成果,通过学校举办的活动加以展示,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能使环保教育深入持久地开展。

三、利用美术课外活动,宣传环保知识

合理利用美术课外活动十分重要,课外活动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性、自由性和实践性,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把环境意识渗透到活动课中,可以充分利用活动课的多样形式,使环保意识更加贴近学生,学生也更乐于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环境意识的渗透,也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美术课外活动的题材很广,手法多样化,开展活动可以单独就某一主题开展,也可以结合环保宣传日开展一系列环保活动。如废弃物堆砌,环保海报设计,环保漫画,可爱的家园绘画,给垃圾箱穿上美丽的衣裳等,通过组织和参与,让学生留意身边一草一木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地接受环保意识的渗透,养成维护优美环境的良好习惯。

四、教育学生勤俭节约,收拾整理工具材料

在美术课结束前,有一个收拾整理工具材料的环节,教师应当及时提醒学生把工具、材料收拾好,不用的物品放到垃圾桶里,有些还可以利用的边角材料、废纸放到自备的材料袋里,下次需要时还可以从里面再取。让这些衣食无忧的孩子们懂得节约是一种美德,环保是一种责任,这样既能让孩子知道一切来之不易,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又能让孩子们懂得生存之道,学会珍惜拥有的一切。通过这样的教育,同学们的环保意识明显地提高了,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 2021-12-22 1 1 黔东南日报 c176296.html 1 如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