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珺
“在围绕‘四新’推进‘四化’上,工业是我州发展短板中的短板……”12月22日,在黔东南州第十一次党代会各代表团热议两个报告的会场,“工业发展”成为代表们不约而同提得最多的热词。
党代会报告提出了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黔东南新征程。“加快推动新型工业化实现大突破”作为“四新四化”的第一章节的目标,在代表中产生强烈共鸣。
近年来,黔东南作为“两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功能日趋完备,全州森林覆盖率已达68%,有“森林之州”的美誉,但工业发展却相对滞后。
在州直代表一团的讨论现场,来自州委督查督办局的龙云权代表不但一针见血地指出我州经济发展不容回避的问题——“工业发展滞后”, 还从园区产业布局、园区产业链建设方面给出自己的建议。
无独有偶,在州直代表二团的讨论现场,代表们也在围绕报告,积极为我州“工业发展”开“良方”,出新策。
州人大常委会原主任罗亮权代表在发言中建议:对现有工业企业,要注重升级改造,督促企业发挥效益,推动我州经济发展;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用好对口帮扶资源,科学合理布局,招商引进新企业,不断提升黔东南工业发展水平。
采访期间,记者每每听到各种关于“工业发展”的建设性意见,与其说代表们心有灵犀,不如说“发展工业、做大工业”已成为代表们建设黔东南的热切期盼。
“我们州县份多,很多都是小县,因而大多招引不了大项目。”来自州国资委党委唐晓敢代表建议,在项目库方面应更加注重州县联动,推动形成以州带县,州级谋划,县级落实的项目发展格局。
州农业农村局的马新菊代表从“农业是工业特别是轻工业的原料基地”的角度,建议做大农业规模为工业提供原材料基础。林业系统的代表则建议,做大做强林下经济,努力提升林产品加工转换率。
团州委的李兴旺代表提出,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吸引更多的劳动力就业务工。要加大人才引进培养,注重蓝领型技工人才的引进。
《报告》中提出的发展目标,鼓舞了全州党员干部群众想干事、能干事,抓基础、补短板的豪迈激情。会场里,各行各业的代表们围绕重点产业、产业链条、市场主体、园区平台等内容不断为我州工业实现突破建言献策。期待未来五年,我州“四化”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建设一个百姓富、生态美的锦绣黔东南。